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突围金融壹账通“整车式输出”赋能升级
中小银行数字化以“小步快跑”的模式,使每一块投入都可预期、可衡量收效,才能让众多参与者有信心走下去。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以此来形容中小银行近两年所面临的困境,可谓贴切。一方面,从中小银行自身经营看,面临着经营业绩放缓与资产质量压力,同时受资金、人才、客户、科技能力等因素制约,转型面临重重难题;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全国性银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和业务下沉,金融科技巨头也纷纷加大零售下沉,使得无论技术研发领域还是业务层面,中小银行都遭受不可承受之重。 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数字银行论坛上,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提出,中国银行业ROE增速从2012年的20.51%下降到2020年的10.04%,银行业的综合价值回报正在持续收窄。这其中,中小银行面临的困境更为明显。 中小银行该如何突破这种被两面夹击的困境?《2020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金融科技成为不少中小银行转型的突破口,有超七成的银行设有金融科技一级部门。不过,如何从自身资源禀赋和业务特点出发,找到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道路,中小银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1
数字化转型困境:面临内外夹击
在笔者跟部分监管人士与中小银行的交流中发现,中小银行数字化最为担心的一个点,就是资金投入大、见效慢,能否找到快速见效、成本又可控的突破点至关重要。 相比全国性银行,中小银行经营范围以本地化为主,普遍收入结构单一,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长期依赖线下渠道,使得中小银行数字化经营能力与线上渠道欠缺,而与外部平台进行合作也面临成本难题。 站在当前的十字路口,数字化转型对于中小银行已然是生死之战。
不容忽视的是,中小银行受到外部冲击也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全国性银行与互联网巨头的下沉以及双方的深入合作,都将对中小银行带来一定的挤出效应。《报告》指出,2019年以来,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狂飙突进,成为中小银行经营发展的外部挑战。虽然越来越多中小银行把数字化作为转型突破口,但仍然面临如下突出痛点:资金实力不足;人才缺乏;数据信息质量较差;金融科技与业务融合度不够深入;开放平台建设能力欠缺;零售业务获客渠道单一等。 尤其是金融科技人才的缺乏,一直是中小银行长期面临的重要难题。正如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指出的,“金融科技时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说到底还是金融科技人才的竞争”。 可以说,如何更好地寻求外脑合作,破解人才稀缺和培养难的瓶颈,将是拓展中小银行生存空间的可行途径之一。 也有不少中小银行开始把开放银行作为突破口,不过在开放合作方面,中小银行需要提升与外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ToB的供应链金融和ToC的场景消费金融等方面,受制于规模和创新的不足,生态平台的建设还有很大空间。”《报告》指出。
02
中小银行突围之道:“小步快跑”
小银行就不能拥有“高科技”吗?答案是否定的。 据笔者了解,一位中小银行部门负责人2018年曾参观美国旧金山银行,这家银行总资产不超5亿美元,年利润数百万美元,员工只有70多人。这样的社区银行如何做好系统的搭建? 出乎意料的是,这家小银行并不开发任何科技和业务系统,而是全部采购自硅谷的金融科技公司,每年投入仅占营业支出5%左右,只有2名专职人员日常维护。 这给行业的启示是,相比大型银行,中小银行最大的优势在于灵活,中小银行突围金融科技更重要的是突破思维局限,与自身资源禀赋相结合,走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道路。 赣州银行首席信息官李徽翡也指出,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权衡好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中小银行可以以“小步快跑”的模式,使每一块投入都有可预期、可衡量的收效,“这样才能让众多参与者有信心坚持走下去。” 金融科技的快速变革,不止是给中小银行带来了压力,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机遇和动力。无论是降低科技创新成本,还是借助技术红利带来更大的回报,抓住数字经济、“互联网+”、“新基建”的机会,都是中小银行的新机遇。 面对金融科技带来的增长空间,大量中小银行已经开始觉醒。《报告》指出,2020年有超过7成的银行设立了单独一级部门,比去年的调查数据提高了近 25%,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投入的增加和组织变革使得不少中小银行信息科技研发的支撑条件大为改善。但这种基于“内嵌化”的组织架构变革,距离银行4.0时代和大型银行组织变革的力度相比,中小银行尚未真正达到“敏捷组织变革”这一要求。 当下,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激发特色优势,是一个系统工程,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数字化应用包含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风控、数字化服务,这应该是横向一体化、纵向全覆盖的形式。”陈心颖指出。 要做好全面的数字化转型,中小银行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借力和整合成为必然。 “中小银行可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夯实信息系统基础服务能力,稳妥推进金融科技布局,缓解人力资源不足、技术实力欠缺等问题。”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2020年一份调研中指出。 《报告》也给出建议,“中小银行需要依靠第三方合作以及银行之间的联合互助,实现技术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03
第三方赋能:有了实质性突破
曾经,有一些观点认为,中小银行与金融科技合作不仅地位不对等、成本投入大,同时效果也难以评估。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得益于金融科技整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小银行在开放平台和生态建设上有了实质性的突破,与第三方科技合作成效显著。 《报告》显示,中小银行与政府部门、行业平台的数据共享度达到80%,行业赋能的产业链金融生态和基于API等技术的场景金融服务广度均开始提速。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自身金融科技投入和客户基础较弱的小型银行,多采用加入已成熟金融生态圈或报团取暖共建生态圈的模式。 调研也显示,很多中小银行负责人都表示,通过联盟和平台合作的形式强化中小银行金融服务,对中小银行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优化科技应用融合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在以中小银行联盟为代表的行业平台上进行同业合作,成为中小银行开放布局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数字化转型这场战役中,2017年中国平安与全国260多家中小银行联合发起成立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成为先行者,会员单位已超过260家,涵盖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机构,总资产超过55万亿元,成为备受广大中小银行青睐的金融科技合作联盟。 “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的成立,就是致力于成为国内最有价值的银行金融机构交流、互动、合作的大平台,携手全行业为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多项服务。”叶望春表示。 不仅如此,在开放银行建设的过程中,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约30%的受访银行表示,从专业金融科技公司采购整体技术解决方案能够“有效提升业务价值”。 在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和众多中小银行数字化数字化转型的背后,一些实力强大的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将自身科技能力积极开放出来,起到了更明显的推动作用。 以金融壹账通为例,作为从平安集团孵化出的金融科技公司,公司连接了技术和场景的需求方、供给方,为中小银行提供全流程、全体系商业科技服务。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末,金融壹账通服务客户已涵盖中国全部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99%的城商行和53%的保险公司。从实践来看,以金融壹账通为代表的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对很多中小银行的业务支撑效果提速明显。天府银行行长助理兼首席信息官邢呈礼提到,天府银行已经与20多家金融机构开展了深度的科技合作,或是相互使用独立开发的信息科技系统。“中小银行只有将开放合作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金融科技的互利和共赢。” 与其他金融科技公司不同,金融壹账通是平安集团“金融+科技”双驱动战略的重要承载者,打造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实力。2017年至今,金融壹账通用于研发的投入累计超过34亿元,高强度科技投入使得公司可以作为第三方机构对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赋能。 自成立以来,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申请与保护。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球专利申请累计4327项,其中境外专利申请945项。 在数字化转型中,中小银行需要的不是一套解决方案,而是系统化的全面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金融壹账通共有16大解决方案,覆盖了从营销获客、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的全流程服务,以及从数据管理、智慧经营到云平台的底层技术服务,契合了中小银行迫切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为了破解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上的投入与产出难题,金融壹账通还在业内率先提出“技术+业务”双赋能模式,帮助金融机构实现“三升两降”。 这样的模式与理念驱动下,使得中小银行与其合作更为顺畅,正如叶望春所说,“在过去五年里,金融壹账通陪伴金融机构走过了数字化转型的初始阶段,也积累了大量的一手经验。疫情之后,中小银行延续并加强数字化迭代升级的趋势已成共识。”
04
结语
金融科技大变革未来已来,金融科技公司与中小银行一样需要不断创新。 在前期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的基础上,金融壹账通正在向“整车式输出”升级,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端到端的科技赋能,探索深化赋能会员、赋能行业的合作模式,从而助力更多中小银行快速找到自身转型路径。 随着公司科技投入的增加与科技实力不断的完善,以及一批优秀案例的落地,金融壹账通也越来越懂得中小银行的需求,逐渐成长为值得中小银行长期信赖的、有价值的平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