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新河浦文化地标,盛高将老旧建筑变东山“红”
历史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底蕴,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历史建筑也需契合新时代而更新重建。如何在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过程中,既保留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又能赋予建筑新生的活力和延续,依托历史文化的积淀与城市更新实现互促共荣,成为城市快速发展中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盛高投资,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更新,在进行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复兴项目时,将百年人文历史与“文化、艺术、生活”的特色风貌完美融合,实现了历史文化价值向社会经济价值的延伸,特别是对东山恤孤院路7号楼的重塑,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提供了新范本。
东山恤孤院路上的红色记忆
恤孤院路,见证了中国红色革命风云,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此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坐落于恤孤院路的“逵园”,因其三楼阳台上有灰塑“1922”的标志,成为中共“三大”会议代表们辨认会址的重要标志。
但是,众多历史建筑却因年代久远失修而隐没了其历史地位。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场旁的恤孤院路7号楼,原为区直管公房,因长期失修,这座砖混结构、红砖贴面的建筑,部分承重砖墙已出现风化,有坍塌的隐患,且已被鉴定为砖混结构D级危房。为配合中共三大纪念馆及周边新建工程,广州市越秀区政府决定对恤孤院路7号楼进行修缮活化,并交由盛高投资负责。
红色印记与光影科技融合,打造文化地标
虽然恤孤院路的建筑红色标签深厚,且有大批历史名人都曾在此驻足,但盛高投资在对恤孤院路7号楼的改造中,并没有简单地局限于红色革命、历史名人这些关键词,而是在保留历史建筑风格的基础之上,通过注入文化事件、商业活动、休闲娱乐等多重时尚新元素,将其打造成更受人们欢迎的城市级网红打卡点。
具体来看,盛高投资对恤孤院路7号楼的更新修复工作主要从两个维度开展。一是建筑立面统一改造,修旧如旧,不着痕迹;二是内部的翻新改造,打造艺术展馆,变身为多功能中心。
建筑立面改造上,盛高投资邀请结构专家进行勘查论证,采用专业加固技术对7号楼进行整体加固处理。为了使建筑外墙砖与周边文保建筑保持一致的历史年代氛围,通过全国走访,精选出一批与其旁边国家文物逵园同属1920年代生产的老红砖进行切片上墙,并特别研制了转角砖,使建筑立体感更强。
内部翻新改造上,盛高投资延续了建筑红砖元素,通过与白墙产生的新旧对比,强调红砖元素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内部接待背景墙的“7”字参数化设计灵感是来自党星的一角,党日的“7”以及恤孤院路7号门牌号这三个共性的元素,引出了7号楼的党性,并在建筑功能上新增了电梯、残疾人卫生间、母婴室等人文关怀的设施,同时考虑四层楼高较矮,增加天窗引入了自然天光,营造一个简约开放式的咖啡书吧氛围。
具体楼层用途规划上,盛高投资也作了极其细致考究的设计。一层为游客服务中心及艺术空间,将党群服务驿站便民服务与《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的多媒体油画艺术结合,让更多年轻人感受爱国精神;二层为红色史迹展陈艺术空间,用艺术影像方式展示红色主题作品,再现广州十大经典红色建筑;三层打造红色讲堂和中共三大研究中心,定期组织党的理论政策、历史传统、国家方针等宣讲活动;四层是集书店、文创、咖啡于一体的文化衍生空间,让参观者汲取不一样的精神食粮。
(一层:游客服务中心及艺术空间)
(二层:红色史迹展陈艺术空间)
(三层:红色讲堂和中共三大研究中心)
(四层:集书店、文创、咖啡于一体的文化衍生空间)
未来,恤孤院路7号楼将不定期举办“沉浸式”艺术主题展览吸引新生代年轻群体打卡拍照,提升知名度,传播红色历史和光影艺术,将其打造成为广州的文化地标。
在传承与创新中展望崭新未来
按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配套推进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提升,盘活好历史风貌建筑,传承红色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业态”总体要求,盛高投资对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项目采取连片成片改造,旨在建设成为“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与“岭南文化中心”的核心项目,打造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标。
盛高投资有幸参与到东山新河浦改造项目中,将坚持街区有机发展,坚持活态保护利用,在保护街区完整性、风貌真实性、生活延续性的前提下,吸引文创产业进驻,力求以文化振兴、品质提升东山新形象,打造“老城市新活力”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过去的一百年,东山为我们留下了瑰丽的文化遗产;未来的一百年,需要更多像盛高投资一样具有时代使命感的企业和市民,共同加入到东山新河浦的文化复兴之中,让其在历史的长河里,继续璀璨生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