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注重红绿融合 旅游成片规划
编者按:金华所辖的县、市不少是“名城”,尤其是亲身去过之后,更感觉“名至实归”。义乌的市场经济、现代商业水平即使排在全国也是遥遥领先。尤其是他们专注建设的十条精品旅游线路,从西南到东北,把整个所管辖的老区村庄全部链接到了一起,把“先富带后富”的理念彰显得淋漓尽致。
金华的几个老区县(市)——义乌、永康、武义就是在类似的思路指导下,经济腾飞,面貌焕然,人民安居乐业。
义乌的名气在于“鸡毛换糖”和“小商品大市场”的经济理念。它不愧为一座商业之城。一切活动、思路都尊重商业规矩,包括在革命老区发展振兴方面。
据义乌市革命老区发展促进会会长王清池介绍,成立于2019年的市老促会对全市的207个老区村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形成产业报告,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他们自成立之日起就发动社会力量筹措资金,普查红色资源,保护起来,促进开发建设。
秘书长童小玲告诉记者,老促会在红色资源调研、“革命老区巡礼”宣传、文化下乡和每年的项目投入方面都下了很大力度。振兴老区乡镇,要靠产业扶持,给政策,建平台,以市场经济的手段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01
我们先去走访革命老区村之一的义乌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这是陈望道先生的家乡。
当年被大山阻隔的交通现在已经有宽敞的柏油路连接。与丽水、台州、温州相比,这里的山不算高。穿过几个隧道后,眼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山村。分水塘村四周青山披绿,白墙褐瓦的民居,干净整洁的村道,无不精心布置。陈望道元素遍布村落各处,红色旅游红红火火。
分水塘村
当年陈望道先生出生于此,留学日本回国后,在这里翻译《共产党宣言》,走上革命的道路。从村里一边的山翻过去,去义乌,赴杭州,到上海。1921年7 月他出席中共一大并当选为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1927年起在复旦大学任教。解放后曾任复旦大学校长逾25年。
青山秀水是浙江中南部的基本特色。而红色元素的注入使得这些绿水青山有了更厚重的人文内涵。游学、研学、党史教育,这是常规的游览、学习项目。而临近上海、杭州、南京等附近大城市的优势,使得这些红色地区文旅业有客可留,当地的农特产品也顺带被消费、销售出去。反过来,当地民众更加注重环境改善和保护,两者互动,进入生态与人文相互照应、惺惺相惜的良性循环。
据村里的老住户介绍,分水塘村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道路不畅,比较贫困,外地女孩都不愿嫁到这里来。而最近这些年,道路修通以后,他们深入挖掘红色元素,附之以绿色开发,村庄经济很快兴起。现在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了。
最让人惊奇的是,即使像分水塘这样的一个村庄,也有非常明晰且成体系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注重民生,注重精神,以新的发展理念去振兴乡村,并留下红色精神财富。
据村里的负责人介绍,红色文化已经成为这个村的主题。在保护开发望道故居、美丽庭院建设、发展红色旅游、挖掘红色资源、共建红色基地等方面,他们都有一系列整体的实施方案。以“一街”“一居”“一房”“一馆”为标志的红色旅游区域已经成规模。
现在村里的经济业态很多,在民宿、农家乐、农产品销售、“望道信仰线”打造等方面,都在以经济商业模式推进。田园集市、大学生创业、文创公司、巧手公馆都已经成为推动红色文化传承、提升经济水平的主力项目。两条红色旅游线路、红色教育基地,是他们目前重点完善的旅游工程。
义乌南部的一个镇——赤岸镇,是革命家兼文学家冯雪峰的故乡,如今建成一个著名的文旅游点。一条不宽却精致奇美的柏油路一直从外围延伸到这里。在冯雪峰故居的后面,纪念他的文学馆正在修建。未来参观的人们可以在了解其革命历程后,多走几步,就可去瞻仰他作为文学大师的成就了。
我们返身北上,到义乌市北部的另一个老区村——溪后村。这个有着1400多人口的村庄是诸义东根据地所在地。
溪后村
诸义东革命历史纪念馆修建得很有特色,尤其是图片和故事,独立出来,让瞻仰者如临其境,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
纪念馆建成已有十年,木制楼梯有些吱吱呀呀。据村支书楼永健介绍,他们已经有新的规划,要建一所新的纪念馆。扩大规模,把附近那一片全部打造成“红色区域”。
细雨正落,青山凝黛。当年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的后代,正在这片曾经枪炮声隆隆的土地上,放飞和平鸽,享受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义乌江穿过义乌城区,平静流走。这个一直负有盛名的县级市,这个酒店随处可见外国人吃饭、住宿、谈生意的国际化县级市,在新的时代,一定还会创造出出人意料的奇迹!
02
江南农村的美是稍加修饰就会显露出来的。房前屋后,除了装饰美丽庭院的盆景、花木,就是咫尺之隔的菜园。看惯了被浓浓绿色包围的各色村庄,突兀出现的一个古村落,自然会吸引你的目光。
这是永康市老区镇——舟山镇的一个古村落。这里也是当年红十三军第三团活动的区域。
舟山镇舟二村
这个村里,有明清、民国时代留下的一片古色古香的木制楼阁和白墙褐瓦的徽派建筑。这也成为这个镇搞红绿文旅的资本之一。木制的三层楼,不光大,有天井一样的设置,飞檐峭壁还要精细地雕刻出来,是在学习和模仿中国古代名著描述的亭台阁楼。
站在最高的楼台上远望,却是比这些亭台阁楼更有资格的青山。互相守望着,一起呵护这历经风雨的年月。
在镇里,镇党委书记邱军成给我们讲述了他们发展经济、振兴老区的思路,以及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古村落、古街道、古栈道外,更有红色资源值得挖掘。
“讲好红色故事”是他们的想法,“红色引领,绿色留住”是大同小异的思路,连点成线、扩展成片是不谋而合的策略。
红十三军第三团驻地在这个镇管辖的一个村——方山口村的徐氏祠堂。一个大院,木制楼阁很是宽敞,一个个房间里的设施,展示着当年艰苦的战斗岁月。
方山口村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是中国工农红军正式编制序列里的部队番号,于1930年5月在浙江省永嘉县建立,是编入中央军委序列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全盛时拥有6000余人。
他们在4年的革命活动中,斗争足迹遍及浙南二十余县,在远离中央、缺少援助,国民党反动派猖狂围剿的情况下,将士们坚持英勇奋战,视死如归,1500余人壮烈牺牲。
他们的斗争活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和其他根据地的斗争,在浙南人民中宣传了党和红军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为后来粟裕、刘英率领红军挺进师入浙、开展南方游击战斗、创建浙南游击根据地起到了奠基作用。
历史悠悠而过。现在的方山口村,考虑的是如何传承革命先烈的精神,让他们的后代们生活得更好。
村支书徐天程曾是一位军人,在外面的世界打拼了很多年后,回到依旧不富裕的家乡,把振兴故乡经济重重的担子扛上。
他说,穿红军衣,吃红军饭,走红军路,听红军故事,这是他们正在实施的旅游思路。这几年已经有了成果。村里的农耕文化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纪念馆正在完善,基础设施在提升,村容村貌在变化,体验式旅游项目户外拓展在建设。红色资源的优势开始发力,绿色产业的潜在价值也开始显现。
这个村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方山柿。据说到了每年的十月,路两边的高山丘陵上,满是遍野的柿子,黄红一片,甚是辉煌。在红色旅游起来以后,当地农民的产品自然不愁销售了。“红色赋能、绿色旅游”的甜头他们终于尝到了。
历史被淹没在长久的沉默中。在另一个红色革命老区村——前黄村,有曾经担任过红军第十三军第三团主要负责人的李立卓。他出生在前黄村。现在他和同为革命者的弟弟李立倚的墓都在这里。
这是一个有两千多人口的村庄。八十年代因为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是全省第一批亿元村。
后来由于环境保护的要求,那些环保不过关的家庭作坊式企业逐步淘汰,整个村庄经济发展也遭遇瓶颈。
近年来,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在崛起,这里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铺展开红绿结合、文旅共融发展的文章。
现在他们振兴村庄的支点也是红色文旅融合。不同的是,他们还有不错的工业基础,企业集中在工业园区内。
说是村庄,其实这里更像一个安静的城市,美丽的低层楼房整洁排列。村里还自费拍摄了一部回顾红色历史的电影,十几张剧照就挂在一个古居里。还出了一本书。据镇党委委员徐苹晓介绍,一个类似杭州梦想小镇的构思将把全镇的几个村都连到一起,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发展红色旅游、绿色田园……
无疑,这又是一个在红色思路引领下正在快速崛起绿色产业的村镇,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前黄村期待重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那种辉煌。
在永康市老促会那里,会长池庭有详细地介绍了永康市近几年的工作思路和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这里的老促会虽然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在革命遗址寻找、建设、修复,尤其是红色故事挖掘、编辑和传播方面,已经铺开了摊子,受到各方的重视。
03
在老区发展红绿融合的旅游方面,永康市大陈村可以作为浙江的一个标杆。
它位于永康市前仓镇,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大陈村的历山有多个小村落,土地革命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是红军游击队、浙东解放军六支队根据地。自陈氏先祖陈旺迁居此地以来,距今已有1065年的历史。村子景区内保存了古祠、古桥等30多处古建筑。
大陈村
一条一尘不染的街道,蜿蜒在村庄的左侧,街道的两侧,也是密植的绿树。而许多“著名”的景点,点,如“菊园”“五号公厕”等就布局在这条街道的旁边。
临水街上小桥流水、高挂着精致的红灯。临水街一头,十多家沿街店面已经入驻,丰富了大陈的旅游业态,带动了美丽生态经济圈。以贯穿大陈村的溪流为分界线,左边的老街区负责“吃住游”,右边新改造的临水街负责“购物游”。已有包括旺盛达、伟丰、方园、菇尔康等在内的十多家永康本地龙头企业入驻。
这个因民宿而声名鹊起的村庄,是永康市革命老区建设的一个典范村。在原来老旧村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细窄街道的两侧,有年代已久的古屋,褐瓦白墙。而内部却是经过精心的设计,既保留了乡愁的“原汁原味”,又彰显出现代的文化特色。曲径通幽,庭院深深,历史感十足。
而新建的民居却是漂亮的乡村别墅,多数布局在村庄的外围。这些起名为“客栈”“驿站”的民宿,和那些现代味道很浓的 “952”“静吧”“青年空间”等,将古朴与现代完美地结合到一起了。
一条清澈的小溪穿过村庄,岸上是年代已久的树木。诗词曲赋在这里均可找到落墨之处。整个村庄堪比、甚或超过欧洲北美的优雅小镇。
近年来,大陈村民宿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现有的床位常常供不应求。它依托民宿旅游发展,先后培育了创匠工坊、舜耕巷、临水街等多种慢生活旅游业态。由古祠堂改造而来的“第5空间”旅游公厕也成为了网红厕所。
从经济薄弱村到现在的永康民宿之乡、金华市农家乐集聚村,一路走来,大陈村见证了美丽乡村释放出的经济红利。
大陈村由此被誉为浙江乡村振兴的“大陈样本”。而他们的目标是:致力于打造“山水大陈、美丽乡村”、“美丽大陈、舜提之乡”,将大陈建设成为美丽、文明、和谐、富民的自然生态村。
金华市的这些革命老区,山还是那片山,水流却愈加清澈。拨开历史的硝烟,祝福当代革命老区发展的带头人,在“讲好红色故事、谋划绿色产业”的进程中,在十四五规划的乡村振兴中,继续做出一番辉煌的成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