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在即,结盟百度,威马的2021当头炮
刚刚过去的2020年被汽车圈很多人称为“智能汽车元年”,还有一个现象同样值得引起注意。
11月14日,长安汽车(19.35 -2.42%,诊股)董事长朱华荣在央视一档节目中宣布,长安汽车将携手华为和宁德时代(389.00 -2.00%,诊股)联合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旗下高科技的高端智能产品也即将推出。
12天后,上汽集团(22.89 -0.69%,诊股)宣布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出资打造,落户浦东新区张江智能园区。
又12天后的百度“2020 Apollo生态大会”上,威马汽车第三款全新智能纯电动SUV亮相,新车由威马深度联手百度Apollo开发打造,计划2021年发售。
无论是全新品牌还是某款车型,都密集出现了几方战略合作联手打造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主机厂之外的合作方不再只是供应商,而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各取所长,合作甚至延伸至资本层面。
这是伴随智能汽车出现的产业新模式、新现象,因为智能汽车是跨界的产物,越来越多车企通过跨界合作实现更快速度的转型、更快速度的技术突破和产品投放。
例如威马与百度的合作,新车将率先搭载全球首个“云端智能无人泊车系统”(Cloud AVP),具备特定场景下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相比现有的自动泊车功能,云端智能无人泊车系统可以通过人性化的UI触控界面让Apollo系统快速记忆与识别道路并上传云端,当云端完成计算并下发,即可完成在无人干预情况下的自动驾驶、躲避障碍物、车位智能搜索和自主泊入、泊出等功能,实现停车场景下的L4级别无人驾驶功能。
停车时,用户只需要把车停放在停车场的入口,车辆会在无人状态下自动驶入停车场内,寻找并泊入可停靠的车位。取车时,可通过手机召唤功能,实现车辆自主启动、驶离车位,并行驶至指定的用户所在地点。
自动泊车是业内公认的可率先实现高等级自动驾驶乃至完全自动驾驶的场景,威马与百度的联手,有望将L4级自动驾驶在泊车场景下率先落地。
可预见的未来,威马与百度的联手肯定不止于一款车和一个技术,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曾公开表示:“威马汽车正积极联手百度成为未来智能汽车最强盟友,持续打造前瞻科技,并快速应用于市场,让每个中国家庭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智能出行生活。”
“最强盟友”并非一句公关辞令,百度一直是威马的最大机构股东,继B轮、C轮连续领投之后,2020年9月威马100亿元D轮融资中百度也继续跟投,从资本到技术,威马和百度已经越来越紧密地结为联盟。
互联网巨头与头部造车新势力的联盟关系泾渭分明:腾讯、美团及王兴、阿里分别是蔚来、理想、小鹏的大股东,百度和威马的关系与前三对一般无二,要说有什么不一样的,那就是百度是互联网巨头中对汽车涉足最深的,所以威马得到的不仅仅是财务投资,还有更多技术与资源的支持。
在与百度合作产品面世之前,威马已经凭借自身实力在电动车市场站稳了脚跟。2020年,威马汽车全年累计销量达22,495辆,同比增长33.3%。旗下首款纯电SUV威马EX5自2018年9月启动交付至今,累计销量突破4万辆,继续稳居造车新势力单一车型销量冠军,交出全新“年度增长答卷”。
得到百度技术支持会让威马更具竞争力,资本市场也向威马敞开大门——此前上海证监局网站披露,威马正在接受上市辅导,计划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
2020年末汽车商业评论采访了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以期从他的角度了解2021年的智能汽车战事,了解这对盟友的战斗力。
为什么是威马
沈晖曾经差点成为百度汽车智能化团队的一员。2016年时,百度搭建汽车智能化团队,意欲引进的高管名单上有沈晖,但那时沈晖已经创立了威马,双方遗憾未能达成合作。2017年威马融资时,百度领投。再之后从投资延伸至技术合作。
百度Apollo与100多家车企产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什么把AVP自主泊车技术率先搭载给威马?为什么与威马建立更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
李震宇负责技术部分,他认为百度Apollo选择威马的原因很多,比如沈晖和整个公司具有全球视野,对互联网和新事物包容性强、学习迭代能力强。
再比如,李震宇说“我们和威马并不是供应商关系”,技术和产品在早期阶段的时候,很难把上游和下游全部定得那么清楚,包括把产品界限定得很清楚,“我觉得威马的管理团队在这方面的认知是远远超过很多其他企业的,他选择的是伙伴,大家是共创的过程,共创一个产品,在这里面很难分清楚甲方和乙方、上游和下游,更多的是一起做。”
当然,还有一致的愿景和互相认可的专业度,“威马不仅仅有造车领域的人,也有很多互联网和AI领域的专业团队和人员,我们共通性比较多一些。互联网人一般会觉得,我们To C,愿意站在用户看问题,而威马对消费者的认知、整体的理解还是比较深的,这方面的匹配度也比较高。威马动作也比较快,我们的技术想往下赋能的时候,可能同时跟ABCD聊,威马很快,可能就先落实起来了。”
两家合作的分工,威马负责面向消费者和提供整车产品以及智能化的功能,对于用户群体的洞察,对于整车的集成、验证、把控。百度主要负责智能化领域,包括智能座舱里面的地图、自动驾驶的软硬件,这些智能化配置最后还要由威马来定义整体的产品和集成测试,最终交付给用户。
“这种分工更多说的是主导,比如说整车的集成验证基本上是威马主导,我们把相关的软硬件产品集成到威马产品的时候,基于这些零部件的方面还是威马做,这个软硬件的验证基本上还我们做。但这个软硬件一起定义的过程中威马也参与了,因为我们要定义到它的车里面,我们觉得还是紧密配合的关系。”李震宇解释,其实任何一个工作都是双方共创,很难彻底分工。
第一款车的合作百度是从研发中期加入的,“比如说以36个月为周期,前17个月基本上还是定义产品的外形这些,早期跟威马合作的时候这个环节我们是没有参与的,我们参与的是后半程,他们开始选择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时候。”
经过这轮合作,双方的合作会更全面、更深入,百度将会从更早阶段介入威马的新车研发,甚至从车型定位、定价阶段就开始参与。
智能化新战事
如果2020年是智能汽车元年,那2021年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元旦当天,特斯拉Model Y以33.99万元的价格上市,以及“10小时订单10万”的传言,让智能汽车战事开年即升级。
李震宇判断:“这一场仗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说可能还要打两轮,按照三年半一个周期打两轮,到了2023年、2024年的时候第一轮就开始PK了,有些企业就要out了。”
他认为第一个周期淘汰一批企业,一些智能化转型艰难单品牌力很强的企业还能再挺一个周期。但如果到2027、2028年还没有实现智能化转型,这些企业也彻底危险了。
2020年在技术上的进展为未来两个周期打下了一些必要基础。
威马与百度合作的首款车型,除了AVP自主泊车技术,还有诸多亮点,比如车机的定位功能。传统车机用GPS定位,在复杂的高架路、超长隧道等场景下无法定位,而威马和百度合作的车机采用传感器定位,能分辨车辆在高架路或停车场的哪一层,在全国最长的城市隧道杭州紫之隧道也能精确定位。
车机的语音也有许多新突破,例如无需语音唤醒,只要看一眼,语音会被眼神唤醒,车机会以 “我在”等开启对话。
无论定位还是语音都是百度的强项,而且积累多年,双方合作无疑要比威马独自研发效率更高。在智能汽车时代,以特斯拉为首的一批厂商开创了另一条道路——自研,国内车企则有蔚来和小鹏效仿,蔚来号称全栈自研,小鹏号称软件全栈自研。
李震宇认为,联手生态合作伙伴的方式可能会更加适合大多数车企的研发模式。
逻辑很简单,从经济效益来说,年产量没有到200万,很难消化研发费用,价格没有竞争力。其次,人才和基因也不一定是谁都能迈过自研门槛的,尤其对自动驾驶这种高难度复杂系统来说,要实现全栈自研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聚集优势资源、跨界合作还是更主流的方式。
威马新车搭载的这套AVP自主泊车技术,硬件架构包含全车5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百度Apollo的领先算法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可对外输出超240项AI的能力。与此同时,这套算法还拥有超强的算力——行业首创AVP专用车载计算平台,全面部署AUTOSAR,硬件安全岛设计达到功能安全最高等级(ASIL-D),从而保证车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未来,AVP自主泊车技术可以通过智能云端互联,打造一个完整的停车场自动驾驶生态。在这个生态当中,可以实施更多具有附加值的服务,比如电动车的自动化充电,车辆的无人化洗车、无人快递交付等等。
从这套传感器硬件组合能看出,威马与百度的感知系统以视觉为主。
李震宇坦言,从安全角度考虑全场景的L4必须依赖激光雷达,百度阿波罗在这个领域已经有了多年测试积累,无论测试车辆数量、落地城市数量还是测试里程都遥遥领先。但在现阶段,全场景的L2+级自动驾驶用视觉解决是最具竞争力的方案,可以做得很好。
而威马和百度合作的首款车,其特点之一是用纯视觉方案在个别场景下(泊车)实现了L4级自动驾驶。
“百度L4 Robotaxi里面用的是激光雷达,但我们的价值主张是希望激光雷达的比重越来越小。放眼全球跑L4 Robot Taxi这条路线的时候基本上都有激光雷达。我们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希望激光雷达的比重变小,所以你可以看到市面上只有百度的激光雷达数目是最少、线束也不高,很多车都是全副武装。”李震宇说。
这与百度的技术路线有关,他们认为视觉的比重应该越来越大,人类眼睛看到的东西是最多的,不是拿一个拐杖去探。这与特斯拉的逻辑类似。
在特斯拉开售33.99万元的Model Y时,舆论对国内智能电动车开启了又一轮忧虑。李震宇认为这个赛道才刚刚开始,不必过于为一时一事牵动。
“一年前这个时候舆论完全是反着的,大家觉得有传统造车经验的人才靠谱,新势力都不靠谱。再过一年之后大家又会怎么认为?我觉得最终智能汽车取决于两种技术的结合:造车与互联网,竞争点在于谁把这两者融合得更好、跑得更快。”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