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中国不缺科学原创,却缺科学原创的伯乐
2020年10月14日,一篇关于室温超导的论文登上了《自然》(Nature)封面,引发轰动。论文显示,研究人员观察到一种氢化物材料在超高压下产生了室温超导现象,实现温度在15摄氏度左右。
多位同行对于这一发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室温超导现象,是 “一个里程碑”。
图|杂志封面(来源:Nature)
于是在2021年1月,曾经预言“简并氢可能存在并具有超导电性”的中国学者刘敦钰,在《中国高新科技》杂志2021年第02期(总第86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简并氢可能存在并具有超导电性”及室温超导体的实验研究》的论文。
该论文一经发表便引起了热议,大家惊讶地发现刘敦钰在17年前提出的“简并相超导理论”可以合理而科学地解释兰加·迪亚斯团队的实验,为该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杂志封面(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事实上,早在2004年,刘敦钰便在其专著《寻找自然的终极解释》一书中,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超导理论——“简并相超导理论”及其超导微观物理机制。根据这一理论和机制,刘敦钰提出了“简并氢可能存在并具有超导电性”的预言,以及“对金属氢施加超高压”的实验建议与应用简并超导技术合成室温超导材料的方法。并且,如果将刘敦钰提出的实验建议与罗切斯特大学兰加·迪亚斯团队进行的实验进行对比之后,大家可以发现大体内容基本相符:
(1)17年前刘敦钰只能从理论上建议对金属氢施加超高压,还不能给出具体的施加压力的数据,而在上述罗切斯特大学兰加·迪亚斯团队的实验施加的压力约为地心压力的70%,这的确是超高压。这一点正符合刘敦钰实验建议的第一个要素——超高压。
(2)刘敦钰提出的实验建议选用被施压的材料是金属氢,而在上述罗切斯特大学兰加·迪亚斯团队的实验选用的材料是金属般的固体氢,实验中他们给氢加入碳和硫,目的是能降低制造难度。这一点也基本符合刘敦钰实验建议的第二个要素——金属氢。
罗切斯特大学兰加·迪亚斯团队的实验发现在温度约为15℃室温状态下测出超导现象。而刘敦钰根据其提出的简并相超导理论和应用简并态超导技术合成室温超导材料的方法,推断合成正离子晶体(或合金晶体)室温超导材料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兰加·迪亚斯团队的实验可以直接证实了刘敦钰在17年前(2004年)提出的“简并氢可能存在并具有超导电性”的预言成立,同时也可以直接证明“简并相超导理论”符合客观性。
除此之外,刘敦钰在其2004年所著的《寻找自然的终极解释》一书中,还创立了引力、弱力、电磁力和强力这四个基本相互作用的超统一理论,并且可能有超过20个是诺贝尔奖级的科学新发现、新假设、新预言和新理论,归纳(摘要)如下:
一、证明了迈克耳孙—莫雷实验的数学推导是错误的,即证明“以太”是可能存在的,所以使“以太”复活了,困扰物理界100多年的“以太”问题,也终于得到了解决。
二、创立“量子引力理论”、“量子弱力理论”、“量子电磁理论”和“量子强力理论”,并同时建立了“超统一理论”。
刘敦钰所建立的“超统一理论”,其统一力定律可以把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弱力定律、强力定律这四个基本力定律统一起来。三种本原基本粒子假设的提出,不仅将四种基本力统一了起来,也将微观与宏观统一了起来,同时,还能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了越来。这一“超统一理论”几乎能把大部分经典的物理学和现代的物理学统一越来。这是到目前为止,物理学上最完美的超统一理论。
其实,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既神秘又美丽的宇宙,并不像人们之前所想像那样复杂,那样难懂。“超统一理论”实现了爱因斯坦的那个梦想——即“将宇宙中所有的力用一个简洁的公式统一起来”。
三、根据“量子引力理论”和“量子电磁理论”,把万有引力作用量子化和库仑作用量子化后,提出了两种自由空间的假设,还建立了超统一论的“基本模型”,并通过推理发现了宇宙两大定理。
1、两种自由空间的假设:即原始宇宙由自由暗子和光子偶素组成的自由空间,而光子偶素则由光子和反光子构成。
2、提出了“暗子、光子和反光子是三种本原基本粒子”的假设——或者说,这就是真正的“上帝粒子”。由此,建立了超统一论的“基本模型”,即:一切物质都是由“暗子、光子和反光子是三种本原基本粒子”构成的。
根据超统一论基本模型,宇宙的本原是很简单的,构成物质的基础也是很简单的,并没有标准模型所描述的那样复杂。由基本模型可知,我们现在看到一切都是由这三种基本粒子构成的或者是由这三种基本粒子演化而形成的,我们看不到的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也是由这三种基本粒子构成的。由此可见,基本模型优于标准模型,而且更符合客观性。
没想到的是,这一超统一论的“基本模型”与中国古代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老子的宇宙生成论有惊人的高度一致性,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宇宙两大定理:即“有界定理”和“无界定理”。
(1)、根据“量子引力理论”发现了宇宙的“有界定理”:即宇宙初始是一个闭合放的、均匀的由自由暗子构成的有边界的空间。
(2)、根据“量子电磁理论”发现了宇宙的“无界定理”:即宇宙初始是一个开放的、均匀的由光子偶素构成的无边界的空间。
由此推断:原始宇是由闭合的、均匀分布的自由暗空间和开放的、均匀分布的自由明空间构成的自由空间。
五、根据“量子引力理论”,建立了“量子引力场模型”——即“引力相维网模型”:由纵向的暗子链和横向暗子链构成的量子引力场。当有一引力源落入均匀的自由暗空间时,那么这个自由暗空间里的自由暗子就像手拉着手一样围绕着引力源形成弯曲的引力相维网空间。当有若干引力源落入某一自由空间时,那么这个自由暗空间就会变成多弯曲度(或是波浪形)的引力相维网空间。
其实,引力相维网空间就是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加一个力维度——即含有力的四维空间。也就是,引力相维网空间与含有力的四维空间是等效的。
六、根据“量子引力理论”及“引力相位网模型”,发现了引力的超距传递方式,提出了“刚性传递原理”和“非完全刚性传递原理”,解决了经典力学 “超距”作用的困难。
1、一把无限长的尺子——超距的刚性传递原理。万有引力定律的近距或超距作用,可以用刚性传递原理解释。
2、爱因斯坦所预言的“引力波”,可以用非完全刚性传递原理解释。
七、根据“量子引力理论”,提出了“引力作用衰变的假设”: 在暗子简并态下,任意相邻的两个简并暗子之间产生一种相互作用,它们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产生对称的自旋,即成左螺旋关系的那个简并暗子则变成基本中微子,成右螺旋关系的那个简并暗子则变成基本反中微子。这就是,中微子的起源假设。
八、根据“量子弱力理论”,揭示了弱相互作用的本质:弱相互作用是由光子(或反光子)内质与中微子(或反中微子)交换能量引起的。弱力的基本介质是光子和中微子(及其反粒子)。在量子弱力理论中,还解释了“弱相互作用力程短和特征时间长的原因”和“弱相互作用中对称性破缺的根源”。
九、根据“量子弱力理论”,提出了超电子的假设,即:假定中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粒子通过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这个带负电的粒子叫做超电子。由此可见,怀孕的质子——即是中子。
十、根据“量子电磁理论”,发现了电的根源:电是光子偶素极化的结果,即:电是由光子偶素极化而来的光子和反光子产生的,光子显负电性,电量为一个元电荷,反光子显正电性,电量也为一个元电荷。还发现了“单极电场线具有螺旋量子结构”,即:负电荷的电场线为左螺旋量子结构,正电荷的电场线为右螺旋量子结构。由此,揭示了磁的根源:磁是电荷自旋或电场(单极)旋转运动的结果,从而进一步证明了“磁单极子”是不存在的。电磁力的基本介质是光子和反光子。建立了磁极定律和电阻率定律。在量子电磁理论中,发现了光的根源:波动光子是由光子与反光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揭示光的本质:“狭义上的光”所指的应该只是波动光子;“广义上的光” 所指的应该是由波动光子和电磁波组成的。电磁波的基本介质也是光子和反光子。
十一、根据“量子电磁理论”,发现了“量子电磁场模型”,包括“静电力相维网模型”和“量子电磁波模型”:
1、静电力相维网模型:由纵向极化荷子偶素链和横向极化荷子偶素链构成的量子静电场。
2、量子电磁波模型:
(1)、正、负电荷碰撞(或偶极电荷振荡)时产生的偶极无源电磁场——偶极量子电磁波。
(2)、电荷加速运动时产生的单极无源电磁场——单极量子电磁波。
量子电磁波的传播,形象地说,光子与反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点(碰撞点)像是风筝的断线处,不为0的外电磁场像是断了线的风筝,能自由地向空中飘扬。
十二、根据“量子电磁理论”,提出了“简并相超导理论”或“简并态超导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研究发现了新的超导微观物理机制,即在超导态下“超导自由电子气”与“简并正离子晶格”相对分离,不发生任何碰撞。或者,在超导态下,超导体内存在简并态超导电子通道或简并态负离子通道,超导电子通过简并态超导电子通道或简并态负离子通道时,不会与正离子发生任何碰撞。这一机制几乎可以解释已知的超导现象,如:零电阻现象、交流电下电阻不为零现象、原子的凝聚态现象、临界温度、临界磁场、临界电流、迈斯纳效应、伦敦方程、第一类超导体和第二类超导体、常规超导体与非常规超导体等。研究还发现:低温超导态和高温超导态与室温超导态的微观机制是统一的;第一类超导体和第二类超导体的微观机制是统一的;用降温的方法和用加压的方法使常态变为超导态的微观机制是统一的;先降温后加磁场和先加磁场后降温使常态达到超导态过程的微观机制是统一的;超导态下(超导体)的超导电子与常态下(导体)的自由电子是统一的。
根据这一理论,刘敦钰还提出了“简并氢可能存在并具有超导电性”预言,也提出了“对金属氢施加超高压”的实验建议。
刘敦钰17年(2004)前提出的“简并态超导理论”和“简并氢可能存在并具有超导电性”预言,也许被纽约罗切斯特大学兰加·迪亚斯团队的实验(2020年人类首次发现室温超导体的实验)证明了。
十三、根据“量子电磁理论”,发现了原子的结构并非量子力学所描述的那样是偶然性的原子模型,而是必然性的原子模型。量子力学的偶然性模型忽视了时间性问题,它所描述的偶然性的原子模型不符合原子结构真实的物理意义。经研究发现,原子结构的真实物理意义应该是必然性的。
原子的必然模型包括:(1)、拉莫尔进动的氢原子模型;(2)、螺旋进动的原子模型;(3)、打滚进动的原子模型。
不过,研究发现,从计算结果看,量子力学偶然性的时刻状态数学模型与必然性的时间状态数学模型应该是统一的。也就是说,量子力学所给出的偶然性原子模型,从数学的角度讲是正确的,而必然性的原子量子模型才符合真实的物理意义。其实,偶然原子量子模型和必然量子模型是统一的。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近代物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学术大论战——“量子力学不完备的争论”,即爱因斯坦和玻恩、海森伯、玻尔等人的争论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十四、根据“量子强力理论”,揭示了强相互作用的本质:强相互作用是由强电子争夺它们之间共子内的束缚暗子引起的。强力的基本介质是束缚暗子。认为质子是由强电子偶素链蜷缩成的线球体或类线球体——即是链子,由此推断人工制造出的“反质子”,可能是一种“赝反质子”,同理,人工制造出的“反中子”,可能是一种“赝反中子”。揭示了“强作用产生和强作用衰变”的实质,即:强作用产生的过程是把质量转化为能量的过程,而强作用衰变的过程是把能量转化为质量的过程,从微观上解释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能关系(即质能公式)。根据量子强力理论预言:物质与反物质是不对称的。
十六、根据“统一力定律”,发现了其它三种基本力(即弱力、电磁力和强力)都源于引力,并且四种基本力(即引力、弱力、电磁力和强力)是统一的,宇宙的宏观与量子的微观是统一的。根据超统一理论预言:自然的顺过程与逆过程的对称性不守恒。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可以统一的。也就是,它们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它们相互作用的基本源是统一的;它们量子化的场是统一的;它们量子化的介质是统一的;它们的相互作用力是统一的;它们的产生和独立形成过程是统一的,等等。
首先,从基本源方面看,四种基本相互作用都源于两种不相关的基本源,这两种不相关的基本源就是暗子和光子偶素。
第二,从量子化的场方面看,引力场、电磁场、弱力场和强力场都是可以量子化的,并且都可以用统一场来表征。
第三,从量子化的介质方面看,引力场的基本介质是自由暗子,电磁场的基本介质是光子和反光子,弱力场的基本介质是中微子和光子内质(或反中微子和反光子内质),强力场的基本介质是束缚暗子。由于自由暗子和束缚暗子同属一种基本粒子;光子和光子内质(或反光子和反光子内质)同属一种基本粒子;而中微子实质上具有波动性的暗子,在一定意义上讲,它与暗子同属一种基本粒子。又由于暗子和光子与反光子都是本原基本粒子,所以四种基本力量子化的介质是统一的。
第四,从相互作用力方面看,引力、电力(电力与磁力是统一的)、弱力和强力这四种基本力是统一的,这在统一力定律中已得到证明。
第五,从产生和独立形成过程看,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产生和独立形成的,其它三种基本相互作用都源于引力相互作用,即引力是自然界的第一推动力,它是本来就存在的。
十七、建立了宇宙统一论,发现宇宙的本原是由两种不相关的源组成,这两种源就是暗子和光子偶素,它们是只与自身对称的两种基本粒子,这两种基本粒子即是:暗子和光子。暗子的反粒子是它自身,光子的反粒子是反光子。暗子和光子偶素是不直接产生任何相互作用的。但是,由于暗子是单极子,所以任意两个暗子之间只存在引力,而不存在斥力。而由于光子是偶极子,所以任意两个光子(含反光子)之间不仅存在引力,而且也存在斥力。由此可以推断:宇宙的本原是一个均匀分布的自由空间,它是由闭合的、均匀分布的自由暗空间和开放的、均匀分布的自由明空间组成的空间。从这一观点出发,宇宙的本原属于“明暗二元源”,简称“二元源”。如果把自由暗子比喻为阴性,把荷子偶素比喻为阳性,那么“明暗二元源”又称“阴阳二元源”,或称“雌雄二元源”。这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或“太极理论”非常相似。
由此,建立了“宇宙的量子蛋模型“:量子蛋黄即是一个闭合放的、均匀的由自由暗子构成的有边界的空间(即有界定理);量子蛋白即是一个开放的、均匀的由光子偶素构成的无边界的空间(即无界定理)。
刘敦钰所建立的宇宙统一论,从宇宙的本原时代,到宇宙诞生,再到宇宙大爆炸,以及宇宙的演化和终局,整个过程,统一定律都是适用的,每个过程的空间微观结构与三种本原基本粒子都是统一的,也是自洽的。
十八、根据宇宙统一论,发现了宇宙大坍缩:宇宙的初态是静止的、稳定的。因原始宇宙边界上的自由暗子受其引力单向性的特点而向内坍缩,边界以内的自由暗子也随之逐级由外向内坍缩,从而使原始宇宙边界以内空间的暗子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遭到破坏,并使这个闭合空间中心区域的暗子密度和质量密度增大,这时,在宇宙的中心区域便形成较为密集的暗子空间。
由于宇宙坍缩是由原始宇宙边界上内外自由引力子对称性的自发破缺引起的,所以宇宙的第一推动力是引力。
二十一、根据宇宙统一论,发现大爆炸的起源:在第一黑洞里,因第一电磁作用产生,即有相对论正能解和负能解的同时存在(狄拉克方程的解),所以使光子偶素极化为光子和反光子。在奇点里,虽然引力作用衰变使暗子变成了基本中微子和反中微子,但是,它们仍然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由于引力作用衰变是不可逆的,所以中微子和反中微子并没有被湮灭掉,而是导致第一弱作用产生,使光子与中微子产生作用结合成电子,使反光子与反中微子产生作用结合成正电子。在简并引力和简并压力的相互作用下,使奇点内的正负电子对产生湮没效应。在简并引力源强大的引力作用下,正负电子对湮没时所放出的波动光子(光能量)无法逃逸奇点。在奇点内,由于有大量的正负电子对不断产生湮没。
二十二、根据宇宙统一论,计算出了宇宙的年龄:根据“量子引力理论”,计算出,从形成第一黑洞后到形成奇点,再到宇宙大爆炸所需的时间远大于157亿年;根据大爆炸理论,计算出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至今大约为137亿年;而从宇宙大坍缩到形成第一黑洞还无法计算出所需的时间,这个过程应该是漫长的历程。由此推断,宇宙的年龄远大于300亿年。
二十三、根据宇宙统一论,发现了“宇宙软黑体的膨胀效应”,提出了决定宇宙命运的两条定理,即:“光宿定理”与“宇宙瘦身定理”。根据这两条定理得出了三个重要结论:
1、宇宙中的质量不可能全部被耗尽;
2、宇宙的光源也不可能会熄灭;
3、宇宙将永远不会静止。这意味着宇宙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统一物理”的创立,将给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又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理论,但它可能向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提出一些新的挑战,也可能对宏观的宇宙世界和微观粒子物理世界出现新的认识上的革命,由此可能会引发一场物理学上革命性的争论,从而将改变人们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由此可见,中国自由学者刘敦钰在物理学的迷宫里找到了经典物理通向现代物理之间的通路,并在此基础上,建造了一座能同时容纳经典物理和现代物理的超统一的物理大厦,也提供了一把或许能打开许多未解科学难题牢笼的原创科学统一新钥匙。
翻开科学发展史,原创科学理论几乎都来源于西方,很少发现本土中国科学家提出的具有革命性的原创科学理论。
然而,上述被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的兰加·迪亚斯团队的实验证明了的“简并相超导理论”,以及刘敦钰在其2004年所著的《寻找自然的终极解释》一书中,创立的超统一理论,可能有超过20个涉及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新发现、新假设、新预言和新理论,这些很可能就是原创科学理论。
为什么不被科学界发现,也不被权威机构认可呢?
很显然,现在中国不缺科学原创,却缺科学原创的伯乐。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制约我国科学研究的,缺乏科学批判精神,更不敢否定科学权威,只热衷于流行的科研方式——跟班式科研。
科学批判可以促进科学进步和科学发展,勇于探索和善于发现科学真理者必有敢于否定科学权威的勇气。从刘敦钰的研究成果看,他是少有的既具有科学批判精神也具有敢于否定科学权威勇气的中国学者,这在中国现如今的大环境下显得格外可贵。
跟班式科研的特点是:不去独立思考学科内部的核心矛盾与突破方向,紧跟国际热点,为大牌科学家的理论作无关紧要的修补,有一点成果便自称“重大突破”、“国际领先”;或者紧盯几本流行的科技刊物的研究,改头换面、添油加醋也攒一篇发在影响因子很低的刊物上。
这种研究,作为研究生起步时学习与训练还说得过去,但如果作为独立工作以后还这么做,就很可悲了。更可悲的是,由于这种研究方式发文章快、“效率高”,其从业者甚至很快成为科研价值的评判者,并将“从文献缝隙里找方向、以文章数量与引用为标准”等作为科研工作的正途。久而久之,那些课题时髦、文章多的人就大红大紫、名利双收,而那些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的人反而成了孤独的异类,甚至被打入冷宫。
简单地举个例子,我国学者要申请面上基金,就要证明自己在这个圈子里小有影响,就得有拿得出手的东西来证明;当学者要想去申请重点的时候,他就要拿出更多文章,证明他是这个圈子里能够数得出来的几个人了。总而言之,学者要想申请基金,就要有文章,要有比别人更多、更好的文章。
但是,只要是原创性的项目,就一定会和某些评委产生冲突。比方说异议项目拿到某个业内专家手里审,专家过去的工作证明这个杯子是圆的,学者却说这个杯子其实不能够用“圆”来形容,而要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那专家本能地就会反感,本能的就会挑刺。但是学者假如说:老师说杯子是圆的,这个理论真的很伟大,但我想在这个基础上看看它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圆、或者百分之九十九圆——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评委一看心情就很顺,就容易打勾。
在中国做原创太难了。还是那句老话: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2018年3月14日,英国科学家霍金去世,作为当代英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英国用最规格的方式送别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与此同时,中国媒体也沸腾了!有的报道称:这是全人类的损失。各种“最伟大的科学家”逝世、“最聪明的大脑”离开了、“爱因斯坦之后的第一人”去世,等等不实文章流传出来,估计连西方人都会目瞪口呆。
霍金一生的杰出成就有目共睹,但在前沿物理学领域,霍金的物理学成就并不一定是顶尖成果。如果要评选“爱因斯坦后的第一人”的话,中国自由学者刘敦钰可能是比霍金更靠近爱因斯坦的人。
室温超导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刘敦钰在《中国高新科技》杂志2021年第02期(总第86期)上,发表的《“简并氢可能存在并具有超导电性”及室温超导体的实验研究》论文中,还提出了“开发室温超导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应用简并态超导技术合成室温超导材料的方法”,即:(1)合成单质(或单元素)简并态金属晶体室温超导材料的方法;(2)合成多质(或多元素)正离子晶体(如合金晶体、陶瓷晶体)室温超导材料的方法;(3)合成具有简并负离子通道化合物室温超导材料的方法。
如果有机构或企业支持刘敦钰研究开发室温超导材料,进行天使投资,很可能会引发室温超导的技术革命,将成为继“量子霸权”时代之后又一个“室温超导霸权”的新时代,并载入科学史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文章
仿佛中国不缺科学原创,却缺科学原创的伯乐
2020年10月14日,一篇关于室温超导的论文登上了《自然》(Nature)封面,引发轰动。论文显示,研究人员观察到一种氢化物材料在超高压下产生
中高考学生复习英语必备词典笔推荐:阿尔法蛋和有道选哪个?
如火如荼的高考真正进行,高考英语口语和听力是重要的拿分项目。现在高二的同学们,已经摩拳擦掌准备下一年的高考了,暑假是最好的练兵
金茂“J-SPEED创造营”数字科技主题活动长沙站圆满举行
2021年6月9日,中国金茂J-SPEED创造营数字科技主题活动首站在长沙梅溪湖畔成功举办。40余位行业专家、投资人、创业者齐聚一堂,围绕
十三载RSAC热点研讨会,绿盟科技创新安全逐浪前行
6月8日,以逐浪安全,坚韧前行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信息安全高级论坛暨美国2021 RSA热点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国信证券张纳沙一行莅临Camsense欢创科技考察交流
以单目视觉空间定位技术为基础,为人工智能研发各类传感器产品的Camsense欢创科技在3个月内连获两轮投资后,获得了社会各界,包括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