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要闻 产经 房产 金融 银行 基金 保险 数码 智能 汽车 娱乐 时尚 生活 健康

国际巨头业绩下滑,本土企业靠To C零售加速成长

2021-04-15 14:54:33 来源:时刻头条
分享: 微信 微博

在上美集团副总裁刘明看来,企业如果想抵御更多的周期,需要在基础层面多做积累和沉淀。

随着新一年财报季的到来,2020财年全球各大化妆品集团持续受疫情影响业绩纷纷下滑。而在全球市场惨淡的情况下,中国市场却整体表现良好,咨询公司Euromonitor预计,到2025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000亿元。

中国化妆品市场高速增长,为各大国际品牌集团提供了业绩支撑点,也为中国化妆品公司的崛起和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旗下拥有“韩束”、“一叶子”、“红色小象”等品牌的上美集团,作为国产规模企业的代表之一,凭着强大的科研供应链和清晰的品牌战略优势,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依然保持了持续的业绩增长。

对此上美集团副总裁刘明表示:“面对这一轮经济周期,以上美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化妆品公司,在最短的时间里快速调整经营策略,迅速采取行动,To B渠道大贸易模式转向To C零售大消费模式,品牌的长期发展主义目标,也得以更多积累和沉淀。

我们选取了期刘明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采访时的部分实录,通过对问答的回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上美的发展战略,也能了解到本土化妆品企业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穿越经济周期,获得长远发展背后的逻辑。

Q1.从过去的2020年至今,市场大环境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您对此有着怎样的洞察?

第一,生意模式转型。在“To C零售大消费时代”下,线下To C思维经营将迎来有利地增长。而线上是容易让流量集中的渠道,所以大网红及台将左右流量生意,导致流量的成本逐渐攀升,使得大部分的品牌商经营日益艰难,利润越来越低。这是艰难的时代,也是将中国本土企业做强做大的最好的时代,品牌方需要积极思考及寻找新的机遇。

第二,用户迁移。主要体现为,一、用户画像更加精准细分,除了大家熟知的小镇青年、Z世代、95后,又多了精致妈妈、后浪人群、00后等群体需要去攻克,他们是成长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年轻人,更加有资本、有想法,愿意为心情和体验消费,愿意为“喜欢”买单,热爱秀出自己。二、用户的行为越迁,主要表现为直播化和短视频化,例如去年天猫618,天猫美妆类目,直播带来的用户流量和搜索带来的用户流量达到一比一,而且直播的转化率高于搜索的转化率;20个店铺的自播成交额超过薇娅、李佳琦给他们带来的成交。

第三,产品革命。高颜值、成分好、有实际功效,这三者是化妆品的“准入门槛”,抗老产品购买呈现年轻化趋势;产品更加安全,伴随着用户的化妆品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他们从钻研单一成分,到注重多种成分搭配协同,这促使品牌在产品安全上不断改进,皮肤科医生共创、获得专家背书的产品更受到青睐。

△“专研亚洲肌肤之美”的韩束

致力于打造高颜值、功效好的产品

第四,渠道重构。化妆品市场涌现一些暗自好学又具备创新思维的渠道“黑马”,线上有流量型渠道不断入局,如淘宝自播、抖音小店、腾讯私域等;线下有新型零售体验店异军突起,如,话梅、调色师。

第五,对手升级。本土新锐品牌们本身就自带“流量打法”的基因,一两年更是借力于“资本”和国内不断成熟的外部供应链的支持,进一步收割“爆品经济”的红利;国际大牌们依旧保持良好稳定的品质,在营销打法上也“净化”得越发娴熟:依托于本身的强资金、强资源基础优势,走大众化路线,玩社交种草,玩流量运营,玩私域建群,以2020年双11的数据举例,第一波预售中,销售额超十亿的品牌全部为国际品牌,销售额过亿的36个品牌中,仅6个国货品牌,仅占1/6。同时,我预测国产品和进口品将会加速融合,直至边界消失,这些现状都为国内品牌的生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Q2.早期从线下起家的上美集团,在全新的业态环境下,从To B 转向To C,做了哪些尝试来拉动企业增长?

我们在从To B到To C转型的过程中,做了以下的策略切换:

第一,产品策略。成长于互联网一代的90后、95后年轻的后浪群体,正在成为我们最核心的消费人群,他们注重产品的科技感、功效、颜值、社交属,这也直接加速了我们在用户洞察上向C端转变,去深入挖掘用户的痛点需求,以用户思维结合大数据,去反哺整个产品的定制,推导出令消费者有记忆感,愿意自主传播的产品。

第二,品牌策略。在品牌定位上,上美集团旗下各个品牌均开展“年轻化转型”,全面梳理升级品牌定位,例如韩束定位为“专研亚洲肌肤之美”的科技护肤品牌、一叶子定位为“植物科技护肤品牌”、红色小象定位为“适合中国婴童肌肤的化妆品”;在营销传播上,结束以四大卫视为主要阵地的传统大媒介投放时代,迈入全新的3.0“品效销合一”时代,以“大媒介投放+全域内容种草+信息流投放+站内聚合+直播引爆+私域闭环”的新六项营销模型,链接C端流量阵地,形成多形式、多维度、多触点的“内容织网”,占据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心智。

△红色小象定位为“适合中国婴童肌肤的化妆品”

第三,渠道策略。从组织架构到渠道端都做了一些改革,从渠道贸易的生意往零售去转型,从To B去研究To C。组织架构从CS、KA、电视购物、网销四大板块,升级为CS、KA、新零售电商、社交零售、母婴、ODM新品开发等八大板块。

而以上策略的底层逻辑,我认为是基于上美的头部战略,也就是人才战略——在To C零售大消费时代,我们认为年轻人最能和流量“赛跑”,能成为企业变革转型的中坚力量,因此,我们将培养年轻人才的着力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把重视人才培养“落在纸面上”,将人才培养提升至企业战略高度,颁发文件,建立取之不尽的自主人才培养机制,打通晋升通道;

拥抱人才年轻化,重用年轻人,投资年轻人,相信年轻人,尤其注重流量型、新零售型人才的挖掘与培养,目前,上美总部员工均年龄已经小于30岁了,90、95后管理者占比不断提升;

建立行业领先的薪酬制度,以极具竞争力的薪资福利招聘员工,引进高校管培生。

Q3.很多国际品牌相继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和供应链,您认为科研在企业增长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企业如果说想要长久的发展,要有自己的壁垒和基石,科研供应链就是我们的护城河,也是我们的壁垒,这是上美能够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尽管行业里很多品牌也有自己的科研团队,但其真实的科研投入却不足营收的百分之一。

△上美集团获得188项专利

在这方面,我们每年都会持续投入亿级规模的资金,与外资品牌相当,在上海的市中心和日本的医疗硅谷,投资创办了自有的双科研中心和双供应链,从原料到生产及销售环节,能够自主地、体系化地运作。可能有人会好奇,为什么我们作为一家本土品牌,会在日本选址做研发和生产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日本拥有全世界最挑剔的消费者和最严格的产品品控。在这里,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汲取国际顶尖技术,生产出符合消费者诉求并且品质有保证的产品;除了硬实力,我们也积极布局人才软实力,拥有百名科研专家团队,这其中的很多科学家都来自宝洁等日化巨头企业。科研不仅能为我们的产品品质保驾护航,也为上美的“多品牌战略”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不同于很多企业的“单品牌经营”战略,上美以韩束为切入口,建立起覆盖护肤、面膜、母婴、彩妆、洗护等众多品类矩阵,成为撬动不同用户圈层的杠杆,这是集团长线作战、不断沉淀品牌资产的有效战略,也让企业有更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Q4.如何看待营销之于生意的价值?从战略角度来看,企业如何才能做好营销?营销的品效、长短期效果的衡,您又是如何看待的?

营销不仅仅是为了短期的流量收割,更是以建立长期主义的百年品牌为目的,去不断传递品牌的价值。

爆品的打造可以通过追求短频快的流量打法、提升ROI值去实现,但营销最终要考核的是实际、长久的效果,我们还是要以做长期主义品牌的思维去运营,避免落入表面上“昙花一现”,实则忽视长线建设的营销泥潭。

Q5.营销方面,上美从大开大合的曝光型打法转为多台组合投放形式的过程中,如何匹配不同媒介的投放组合?

从用户层面来看,媒介投放的组合,是基于用户的惯,我们曾进行过“Z世代的一天”的模型研究,去挖掘他们的触媒轨迹,去尝试代入他们的“触媒情绪”。我们发现,Z世代们爱拍照、爱修图、爱刷微博、爱翻朋友圈、刷抖音,他们可以不逛商场,但一定要逛小红书,两个年轻人就有一个在b站,他们喜欢为黑马大剧和爱豆养成类综艺疯狂打Call。所以我们选择媒介,就要去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做年轻人喜欢的内容。

从内容层面来看,不同台自有不同的内容价值,我们不采用单一营销的方式和媒介台来做投放,而是根据用户的喜好和触媒惯来做组合,使得内容效益最大化,既精准又全面地触达用户。

Q6.请分享一个最的营销案例,以及在成功案例背后,上美有着怎样的洞察?

伴随着To C零售消费大时代的到来,我们会重新审视营销策略的底层逻辑,更多地去思考如何以C端用户为核心,如何通过营销投放撬动销售后链路。

拿大剧投放来举例,上美内部有三个加法,即“内容场+电商场”、“大剧营销+淘宝直播”、“流量代言人+头部主播”,通过这样的多链路,最终实现“品效销合一”的营销闭环。我们投放一部大剧,不只是投放,而是通过资源的撬动和影响力的放大,帮助我们生意的增长。”

这个营销策略也体现在最的“一叶子×《山河令》×张哲瀚”案例中,我们先是成功“押宝”今年现象级爆款大剧《山河令》,火速签下主演张哲瀚作为一叶子代言人,再通过策划一系列的市场营销动作进行外部流量引流,并撬动天猫站内流量资源,最终,把张哲瀚送进一叶子品牌自播间,当晚观看量累计150万+,点赞量累计1600万+,话题阅读量1亿+,讨论量100万+,淘宝自播间同时段国货排名Top1。

△张哲瀚成为一叶子代言人

Q7.对于很多品牌“成也流量,败也流量”,通过流量打法快速崛起,又迅速消失,您是怎么看的,您如何看待品牌思维和流量打法之间的关系?

这两者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品牌思维并非放弃流量,而是要将品牌与流量结合起来,去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去寻找流量,通过年轻人喜欢的内容来做品牌,根据年轻用户的喜好和触媒惯来做营销组合,在流量思维和品牌思维上做好衡。

行业中很多化妆品品牌基于短期的销量压力,会采用单一的流量打法,忽略了品牌的建设和积累,忽略了产品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品牌能迅速起来,但又迅速消失的原因。

Q8.对于做好品牌,您有着什么样的期待?

坚持做百年品牌、坚持长期主义的品牌观。如果把生意场比作出海航行,那么,通过科研和供应链来保证产品品质,这是基础的积淀,也是我们的‘锚’;在爆品+短频快流量打法的基础上,更要去吃透流量玩法的本质,在每一次台的变迁和每一个流量红利期,掌好舵,触礁前及时掉头;在潮涨潮退中,把“做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品牌”当做指南针。能够穿越周期走过十年二十年后,才能真正形成品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热点排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