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白酒突遇消费升级供不应求,红花郎多地爆出断货
文/华商韬略 宇刚
如期而至的红五月,却打了酱香白酒的次高端代表性品牌“红花郎”一个措手不及。
引爆酱酒市场,糖酒会变身“酱酒会”
2020年,茅台股价的翻倍、郎酒庄园名声愈显,随着酱香白酒巨头企业们的花式秀肌肉,整个酱酒的市场都被搅动了起来。
在4月9日刚刚落幕的糖酒会上,酱香白酒的展示面积超过了整个展馆半数。有着中国食品行业“晴雨表”之称的全国糖酒会,今年却被参观的观众戏称为“酱酒会”。
作为“十四五”开年的快消行业首个综合大展,酱酒的行业地位已经明确。高端、稀缺、投资、收藏、宴请……这些标签打在酱酒身上,为酱酒的发展前景做足了铺垫。
根据《2020-2021中国酱酒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酱香白酒以行业8%的产能;收获了行业26%的销售收入(约1550亿元);同时,实现利润约630亿元,约占白酒行业利润的39.7%。
以8%的产能实现了39.7%的行业利润,可见酱香白酒潜力之大。
酒业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表示,目前国内酱香热还没有到“峰顶”,未来将有向头部品牌集中的趋势,不过酱香酒的品牌本就稀缺。
话音才落不久,酱香白酒中的次高端酒“红花郎”就在多地传出断货的消息。
红五月需求激增,次高端酱酒供需倒挂
前段时间,河南、山东等多地酒商反应红花郎紧俏,尤其是红花郎10,已经出现供需倒挂。
4月13日,在郎酒下发《关于青花郎事业部4、5月发货配额及调减部分经销商计划的通知》后,经销商更是“惜售”红花郎。不仅是当下紧俏,江苏南京的酒商表示,“红花郎从三月底就开始缺货了!”
定价在400-700元的次高端酱酒,并不是突然之间成了市场宠儿。
近年来,倚仗高端酱酒产品的品质与口碑多年积淀,品质酱酒市场空间不断打开,市场对次高端产品钟爱已久,红花郎上市十多年,连续赞助春晚也声名大噪,一直被称为国民级的酱酒。但之前酱酒市场热度未达这般,存量还足矣支持需求,而如今需求持续增加,但产量却有硬性限制,断货则是必然。
同比与浓香、清香等其他香型的白酒,酱酒的门槛在于匠心与时间。
一瓶白酒看似平淡无奇,却需要经过数年打磨才能出品。以郎酒为例,在赤水河畔选取优质的米红粱、特殊的红砂石窖池、特制的紫红窖泥,再经过千年传承的酱酒酿制技艺,从端午制曲,重阳下沙,12987核心工艺——两次投粮、九次蒸酿、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时就得一年。
一年之后,取出来的才是原酒,之后才是漫长储藏,以郎酒目前标准,青花郎至少7年,红花郎也要5年。也就是说,今年喝的青花郎、红花郎,大概是2010-2015年的产能所致。
所以对酱酒来说,产量的限制不仅是产地、工艺,更是时间沉淀,这也成就了酱香白酒天然的稀缺属性。
所以红花郎断货,对熟悉行业的人来说并不意外,尤其还是在五一假期前——由于红花郎包装喜庆、口感醇厚,逐渐成为了婚庆、寿宴以及家庭聚会上的热门必备单品,假期前后的婚礼高潮,叠加聚会宴请,红花郎免不了一早成为了爆品,被消费者先行囤货一波。
从“哑铃”到“纺锤”,老百姓富起来的实锤佐证
从茅台一瓶难求,到如今红花郎惜售,酱酒的产能危机由高端市场向次高端市场传递无疑,同时另一个角度看,也是老百姓生活品质大幅提升的实锤佐证。
从九十年代到2000年初期,白酒消费主要集中在头尾两端。其中高端酒作为商务宴请,老百姓自己主要以消费低端酒为主,这样的哑铃型市场,呈现的是一种两极分化的消费结构。彼时的产能和产品资源,也同时向这两端倾斜。
但须知,市场需求才是拉动产业结构变革的内在因素。
如今,随着消费明显上移和小酒市场逐渐升级,相当比重的消费者开始习惯于消费300-600元之间价位的中高端白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品质化消费意识的提升,这个价位的白酒市场正迅速放量,这个市场也逐渐成为主力消费市场。
随着中高端白酒代替高低两端市场成为白酒市场主力之后,白酒市场的新格局也就此形成。而这种纺锤型市场格局的形成,不止代表了酱酒行业的变化,更是中国经济和国民消费结构变化的一个剪影。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