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QingCloud:将云能力传递到企业生产端,用创新技术改造升级
“云原生和产业数字化这两个关键词,代表着我们的现在以及未来的愿景:云原生是我们对整个业界、作为IT厂商对未来趋势的总结;产业数字化是我们很多客户正在做的事情。”青云科技CEO兼董事长黄允松表示,“云不能简简单单地停留在数据中心,一定要走到用户端,要从一个点变成立体的、可以覆盖‘云、网、边、端’的一体化架构。这样才能一步步帮助各种各样传统的产业做转型,将IT的能力不断传递到应用企业的生产端、消费端,用创新的技术做升级改造,让IT能力与所有行业的应用场景做更具深度的融合,这才是产业数字化的真正含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字经济对于众多行业与企业而言,是终将抵达的一个目标,那么“云原生”就是需要紧紧把握的一个“数据”核心,而“产业数字化”则是基于这一核心,所具体展开的实践方式。
这一点,在青云科技(qingcloud.com,股票代码:688316)的产品规划当中也有所体现:从产品侧,青云科技将与数据相关的存储平台和数据库产品,以及面向新应用开发的容器平台归属到端到端的“云原生”能力;而云平台、多云管理平台、SD-WAN、物联网平台、边缘计算平台等,则归为“产业数字化”落地能力。换句话说,云原生更多是向内发掘IT架构的能力,而产业数字化则更多强调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
对于前者的IT能力方面,青云科技拥有历经9年时间,全栈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存储产品家族QingStor、覆盖全场景的数据库产品家族RadonDB,以及投入3年时间,刚刚发布了v3.1.0版本的 KubeSphere 容器平台。三个产品都针对“云原生”提供了相应的能力,推出了新的产品和服务:QingStor正式迎来两款全新面向云原生应用场景的新成员:NeonIO 和 HydroFS;RadonDB宣布全面支持容器化部署;KubeSphere的新项目(OpenFunction)则针对独立部署私有化场景,提供了一个基于云原生基础设施的跨平台的FaaS框架:关于与企业业务融合方面,青云科技在QingCloud云平台、iFCloud多云管理平台、IoT物联网和EdgeWize边缘平台,也都在技术和产品层面做了大幅更新,但更为引人注意的是,此次青云科技推出了一个全象云平台,升级了“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
“它是一个基于云原生的、用于辅助构建企业各类数字化应用的工具和集成平台。全象的意思: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象限、各个环节提供软件构建和支持服务。”梁波,青云科技全象云平台总监强调,青云科技为全象云平台定义了四个方面的能力:应用开发能力、API 聚合能力、系统连接能力,以及生态共创的能力。
梁波介绍说,普通用户可以将全象云平台理解为是一个通用低代码工具:通过这个工具,用户可以管理应用的生命周期,包括开发和 DevOps的环节,并且可以自行构建简单的表单类应用、办公自动化类的应用,也可以自定义各种基于Web 或移动端的应用,或者生成一个专用的低代码平台。因此对于用户而言,全象云,首先是一个能够为用户提供应用开发能力的工具。
在此基础上,全象云平台也能够为企业用户提供管理、代理和编排外部 API的能力,使得应用开发时使用和组合外部数据,能够像使用本地数据源一样:“例如我们可以将图像识别的 API 集成进来,在应用中使用这类能力;我们也可以将云计算 IaaS 或 PaaS 的资源管理、应用管理的 API 集成进来,直接管理云平台的资源和应用。”梁波说,如果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外部的数据源,那么全象云平台还能够提供系统连接能力,将多个集成到全象云平台的系统,进行相互连接,使用彼此的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全象云更像是在技术和业务之间建立的一个更利于两者融合的层级。对于用户而言,这是一个将IT能力融入业务知识,最终提供业务能力的服务层;而对于青云科技而言,也是一个面向全行业展开的、能够融合多个层级组件、接口、应用的开放商务平台——这对于IT行业来讲,也许并不鲜见,但是对于更加关注自身技术和产品的国内厂商来说,可能真的不多,青云科技在商务侧的野心,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