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达达集团七周年,“市场下沉”与“多品类”齐头并进
今年6月,达达集团迎来企业成立七周年,同时也是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周年。近日,美国权威财经媒体《华尔街日报》回顾了达达集团的发展并深度解读即时零售商业模式。
受整体疫情环境影响,实体零售商客流出现了明显下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线上购买。《华尔街日报》认为,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们的网上购物习惯正逐渐改变,达达集团顺应潮流,链接了线上与线下的零售商与消费者。
为了顺应和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多品类”与“下沉市场”已成为即时零售平台的扩张关键词。
万亿市场空间广阔,众企业跑马圈地进行时
《华尔街日报》报道,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政治经济学高级讲师Robyn Klingler-Vidra表示,“中国的低线城市极多,许多县区市比欧洲和美国大多数城市还要大,有充足的市场空间。”另外,据mob发布的《2020下沉市场图鉴》,如今国内下沉市场用户规模维持在7亿左右量级,下沉市场用户日均使用时长突破6小时,四五线城市用户呈现爆发趋势,用户占比提高7.4%。
正是这片规模体量达到万亿级的新消费热土,成了各大电商巨头们的必争之地。虽然从整体收入水平及消费习惯上来说,二、三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存在客观差距,但这并不代表二、三线城市居民对于生活方面的需求会降级。尤其在疫情之后,电商消费人群的诉求持续增加,下沉市场更是表现突出。
今年第一季度,达达集团旗下京东到家平台覆盖全国超过1500个区县市,同比去年同期覆盖范围逾翻倍。不仅如此,在今年一季度的时候,除了与众多头部连锁商超进行了强有力的深化合作之外,京东到家还密集与30家百强及区域龙头超市签约,致力于将“1小时达”快送服务推广至更多低县级市或偏远城镇,让消费者真切地享受到优质商品与“超速”服务双重加固下带来的极致消费体验。
《华尔街日报》报道中也提到,达达集团首席财务官陈兆明表示,达达集团已经覆盖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以及更多三四线城市。达达集团研发的海博系统针对商超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已经被众多零售商部署应用,且已延伸至便利店及3C品类。
凭借着“平台+到家”的新型优化模式,用户只需通过京东到家平台,下单合作店内的商品,达达快送通过众包配送的形式将货品送至消费者手中。该模式相较“到店+到家”和“前置仓”模式启动周期短、启动成本低。基于此,达达集团迅速完成新疆、宁夏、青海、甘肃、陕西等西北省份全覆盖。
多品类破圈发展,电商平台运营进入提质增效阶段
除了不断扩大下沉市场,满足消费者对多品类的需求,也是横亘在即时零售平台面前的挑战。
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下沉市场消费者网购品类指数与一、二线城市并没有显着差别,甚至二、三线城市用户在奢侈品等高价商品上,销售增长及产品购买力已经超越一线城市。在消费分级与消费升级并行趋势下,消费者逐渐步入全品类、高品质、得实惠的理性消费阶段。
针对下沉市场的消费需求,不少头部电商平台不断丰富自己的“仓库”。淘宝特价版宣布战略升级,打出“全品类源头直供体系”的口号;苏宁零售云门店预计在2021年破万家,并实现全品类布局。业内人士表示,各大平台对于下沉市场的运营将从争夺用户阶段进入到提质增效阶段,下沉市场扩内需仍需“加把劲”。
“万千好物,即时可得”一直是达达集团深入即时零售“多品类”领域坚守的初衷。在不断深耕、强化“1小时达”服务能力的同时,达达集团将传统线下购买范围内的3C数码、服饰、家居、洗护、美妆、医药等品类搬进o2o合作模式当中,加码o2o的全渠道营销,满足受众群体不同层面上的消费诉求。
在今年4.15周年庆期间,“手机下单、1小时送货到家”的消费方式,正向着全地域、全客群、全品类的方向加速进化。大促期间,平台销售额达去年大促同比增长2.3倍,当日合作品牌的总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倍之多。
虽然已成长为同城即时零售“多品类”发展的头部平台,但达达集团认为还远远不够。对此,蒯佳祺多次表示,达达还是个“小学生”,离“万千好物,即时可得”的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脚踏实地,为社会创造价值。《华尔街日报》认为,达达集团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在7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很显然它将不止于此。
历经7年,达达集团在即时零售的广阔天地中不断开拓探索,随着与京东持续深化协同,京东到家将会获得更多的京东接入点,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体验到即时零售的商品与服务。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