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乱象丛生 加强监管和规范路在何方
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新的行业新事务层出不穷。但是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由于认知程度的差别,就无可避免的产生各种问题。那大家都不在一个认知上的时候,往往体现在谁的喉咙粗,谁的调子高,谁有道理。因此就开始来找代话人,所以各种自媒体的维权大V开始逐渐出现。这些人的出现其实就是满足了市场的这个需求。
近日,江西警方发布通告称,“公安机关破获一起‘以网牟利’,大肆进行非法经营、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陈伟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陈伟是自媒体平台上比较活跃的网络大V,随着案件的发展,当前自媒体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自媒体准入门槛低,任何人可以发布任何内容无需审核
据当地媒体报道,随着公安机关调查的深入,案件背后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陈伟先后注册建立21个微博、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账号,发表炒作、攻击、揭露等各类负面文章3000多篇,炮制各类负面舆情200多起,制造一个又一个舆论漩涡,大肆进行非法活动,几年时间敛财数千万元。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互联网深刻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获取信息方式。自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眼球经济时代,吸引大量流量就能获取高额经济回报。目前,自媒体普遍存在把关人缺位的问题,再加上一些自媒体盲目逐利、社会公众媒介素养不高、编造和传播虚假信息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等原因,一些企业和个人铤而走险,将传播谣言做成了一个产业链。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自媒体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传播渠道,虽然从出现到现在仅有五年多时间,但是一些自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矩阵。客观地说,自媒体传播的部分内容确实属于谣言。“自媒体原本就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只要有关注度、有粉丝和用户,就会有广告,这是自媒体的盈利模式。后来,自媒体还探索出打赏模式,也就是为了美文而打赏。之后,自媒体又出现新的不良方向,就是以陈伟为代表的用公号假造舆论勒索别人”。
“为什么现在还是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因为自媒体没有总编辑把关,也缺少基本的新闻伦理。有的自媒体只知道吸引别人关注,然后利用关注度制造所谓的舆情,进而实施敲诈。被敲诈对象可能因为一些敏感、特殊的原因不敢发声。所以,这些自媒体的目的不是为了表达自由,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为了敲诈别人。”朱巍说。
混乱不堪的自媒体,利益才是根本
不管是恶意散步信息还是别有用心,利益才是根本。散播虚假信息,认为制造焦虑感,已经成为某些自媒体的引流的不二手段。引流之后推荐课程,推荐项目才是真正的目的。
上图是某自媒体,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吸粉的套路,往往以一种客观公正的角度介入,甚至不惜去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对于企业来讲,传播谣言者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而且人们往往更喜欢那些带有内幕、爆料之类的“娱乐至死”的内容。
公司认证的自媒体可以查到其公司的营业执照,注册地,注册法人等详细信息,个人认证的自媒体的门槛极低,这些自媒体往往对自己的身份信息非常保密,对于普通公众来讲,根本无从分辨信息的真假,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即便阅读者半信半疑,也会想办法进群求证,因此这也是自媒体一贯的做法。
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主题活动”上,已经荣任中消协专家委员会委员的朱巍再次发声,表示自媒体时代,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在于,虚假广告具有高隐蔽性、责任主体被隐藏、平台缺乏投诉渠道,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治理。
朱巍介绍说,一是自媒体时代,消费者收到的广告,很多是信息流广告,隐藏性非常高。消费者基于对主播、发帖人的信任,容易受骗。
二是按照《互联网广告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平台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只有在平台应知和明知的情况下才承担违法广告、虚假宣传的责任。在流量时代、算法时代,承担违法广告、虚假宣传的责任主体隐藏起来了。
三是消费者在互联网平台上发现虚假广告后,在该平台上却找不到投诉渠道。
他建议,随着对《互联网广告暂行管理办法》《广告法》的不断完善,要从流量、主体、平台经济等层面,加大对虚假宣传的治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