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加速景区两极化发展,是坐等疫情结束还是挺进数智化?
最近这段时间,随着全国多个地区出现疫情反复,逐渐恢复并在暑期被点燃的旅游市场再次被摁下了暂停键。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早先的数据预测,2021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4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万亿元,但目前严峻形势看来,到年底未必能达到市场预期。面对生存的挑战,景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事实上,早在2020年初,包括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张家界景区、云南景区等一批A级旅游景区,以及马蜂窝、飞猪、去哪儿、国旅等一批旅游平台先后开辟了各自云旅游、云直播、智慧景区等数字化服务,在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期表现不俗,在疫情后同样备受游客青睐。智慧旅游俨然成为游客了解景区服务差异,景区升级服务体验、提升营销竞争力的关键引擎。此次伴随着疫情的反复不断,面对骤然冷清的市场和断崖式下跌的游客数量,不少景区更是坚定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决心。
从目前市场上来看,智慧景区建设可大可小,大到一整套景区智慧管理系统(如⾼峰⼈流预警系统、环境监控管理系统、旅游综合控制系统、旅游⾏业监管系统、游客⼊境关怀系统、旅游评价系统、全景导览讲解系统、全域分销系统、电⼦售验票系统、旅游电商系统),小到智能门禁、智能导游、智慧安防、智慧停车等。对于景区而言,采购成本有高有低,风险也有高有低,特别是在景区收入锐减的关口,值得花这么大一笔钱吗?
笔者认为,景区数智化转型,关键是需要明确景区转型方向和自身差异化优势,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服务升级和业务创收。当前,智慧景区总体上有三大建设方向,一是侧重游客服务体验,例如故宫博物院,本身就是国内旅游热门景区,对于景区而言如何依托自身的文化历史,将传统元素融合进现代时尚,打造全民认可的故宫文创IP是其目的之一。二是侧重景区数字化管理,例如颐和园同样也是热门景区,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服务,实现景区服务在线化和智能化,帮助实时掌握景区经营信息,带动景区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的转变,提高游客体验是其数智化的发展方向。
图为颐和园景区可视化管理系统
还有一种建设方向是景区数字化营销。即通过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引导景区创新精准营销服务,为景区带来更多业务增长点。例如现今不少景区依托网红直播、短视频平台等方式推动景区软服务,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曝光。有数据显示,仅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抖音短视频旅游打卡总量超过七亿,为景区带来超万亿的品牌曝光量,直接带动游客增长和景区增收。
曾火爆抖音的景区游玩短视频
事实上,短视频与景区有着天然的传播共性,但由于游客摄影技巧参差不齐,短视频内容同质化也较严重,时间一长容易形成审美疲劳。如何才能最大化利用短视频红利期实现景区品牌传播和营销增长呢。笔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也有几家企业机构注意到这一潜在业务市场,包括武汉国旅、新华网、阿里巴巴、智讯互动各自开发并推出旅游短视频项目,联合景区共同抢占短视频消费市场先机。
以智讯互动旗下5G+AI智慧旅游短视频项目“流影”为例,与成本高昂的智慧景区管理系统不同,“流影”主要有AI摄影设备等硬件以及云端视频处理系统等软件组成。终端部署AI摄影设备,自动捕捉游客游玩瞬间,将高清视频流实时上传至云端;云端搭载智能处理系统,自动剪辑、编排、优化、美颜、渲染等,10秒即可输出作品。游客通过手机扫码登入“流影”小程序,即可获得影视级定制视频。而依托短视频等社交平台进行传播,据测算,“流影”短视频每月将会为每个景区带来千万级的播放量。
疫情结束后,⾯对萎缩的市场,景区竞争越来越激烈,游客也会更加地关注游玩体验和服务溢价。究竟是循规蹈矩继续坐等游客上门,还是内外兼修,在硬件升级的同时依靠软产品服务,带给游客惊喜,创造与众不同的满足感,或将决定未来⼏年的客流导向。基于定制的旅游视频分享业务,有望成为景区全新的赢利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