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要闻 产经 房产 金融 银行 基金 保险 数码 智能 汽车 娱乐 时尚 生活 健康

直击植发315:中国植发行业真的要去医生化吗?

2021-03-03 16:54:14 来源:时刻头条
分享: 微信 微博

随着315的临,植发行业成为期医美大热话题。医患关系与行业乱象再度被媒体关注,“中国植发行业是否要去医生化”的讨论也成为热门。

自1997年徐霞博士留德归国后,创立了国内第一家毛发移植整形医院——中德毛发移植整形医院,并将国际先进植发技术与国人的实际毛发移植需求相结合开始,植发的种子就开始在国内生长。随着徐霞博士不断研发升级国际领先水的UFT、FFT、SFT等植发技术,让植发行业蓬勃生长,实现了从0到200亿市场规模的发展。

“去医生化”论调被迫盛行 植发行业问题多多

一路高歌猛进的植发行业数据上扬,到如今“植发行业去医生化”的论调盛行,其中的矛盾并不是突然出现。在植发行业发展早期,由于投入高、产出低,植发手术曾经是极为小众的手术。一台植发手术,一般要从患者后枕部提取2000-4000个毛囊单位,再将提取的毛囊单位移植到脱发区域,手术过程中至少要一位医生及多位护士协同配合,手术过程动辄一两天,极为消耗医疗资源。

高昂的医疗成本和稀缺的医生资源让植发手术的价格居高不下,也让不少想要植发的患者望而却步。一些商家瞅准时机,打出低价手术的噱头,一时间风头无两并迅速扩张。然而低价手术大多是练手医生、无资质黑医生甚至是不明来历的人员操刀植发手术,这样简单粗暴的操作,带来的手术效果极差,也对植发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劣驱逐良,“中国植发手术医生不行”的观点对于疯狂收割韭菜的黑机构无所谓,却让真心热爱行业并竭力推动行业发展的专家们痛心疾首。

随着民众的愤怒,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植发行业去医生化”论调铺天盖地而来,主张减少医生参与,加大机械在手术过程中的参与度。并不是机械植发技术优于医生植发,其背后是对植发乱象的愤怒,同时亦是对稀缺植发医生资源匮乏的无奈之举。早前发布的《中国医美“地下黑针”白皮书》数据显示,在“黑医美”市场,每10名医美从业者中,就有9名“黑医生”。植发机构的规模化发展扩张使得医生资源极其稀缺,好的医护团队是植发机构实力和效果的保障,而医生资源的缺乏致使大量无证人员非法上岗,引发行业乱象。

去医生化不是关键,植发行业健康发展才是核心

众所周知,植发手术是团队作战,需要主刀医、分离师、种植师、护理师等多人协作,单一的机械植发并不能完全替代个专业的医生植发,这也是为什么“植发行业去医生化”呼声虽高,但市场反应淡的原因。而作为手术的灵魂人物,执刀医师必须具备美容整形外科、显微外科的正规资质和执刀经验。

归根结底,去医生化不是关键,只有培养出更多的专业植发人才,真正改善畸形的市场发展,让植发行业健康发展才是核心。但目前为止,国内除了由中国医师协会指定的中国毛发移植专业医师培训基地,还没有哪家医学院正式开设毛发移植专业。

肩负行业发展重任的中国毛发移植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理事、北京医疗整形美容协会会长、北京中德毛发移植整形医院院长徐霞博士以中国毛发移植培训中心为大本营,培养大批植发人才,不断为行业输送专业的植发医生。同时,不断针对市场需求,完成国内植发技术和效率的升级,使植发手术的价格,从高不可攀的7-8万降至2-4万,为行业作出巨大贡献。

2018年,中国植发行业完成手术50万台,手术金额第一次破百亿;2020年,中国植发业市场规模突破200亿。有相关人士也曾表示,未来植发行业连续10年增长,是极有可能的。对于行业数据的不断提升,徐霞博士更看重行业人才透明化与技术分享。无论是“医生提升化”还是“去医生化”,技术仍是发展核心“刀刃”,只有促进人才流动、技术提升才能带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热点排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