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要闻 产经 房产 金融 银行 基金 保险 数码 智能 汽车 娱乐 时尚 生活 健康

世界铂金投资协会助力氢能产业进入铂金时代

2021-04-23 11:20:54 来源:时刻头条
分享: 微信 微博

4月17日下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三角论坛在上海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下称“北大国发院”)主办,上海市嘉定区政府指导,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和上海重塑股份承办,世界铂金投资协会和上海优豹财经协办。论坛以“迈向碳中和新时代:产业变革与资本机遇”为主题,汇集政企学多方领域专家,旨在依托国家高端核心智库的专家优势,搭建一个汇聚多方顶尖智囊的高规格交流台,以专业、全球化的视角探讨碳中和发展规划中的新挑战、新战略,共话绿色经济态势下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新机遇、新发展。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峰,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兼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北大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学术委员主任李俊峰,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副总裁黄文生,国家能源局原副司长杨雷,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教授卢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世界铂金投资协会亚太区负责人邓伟斌,重塑股份董事长林琦等重量级嘉宾出席论坛,为碳中和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横跨氢能产业链,铂金助力氢能起飞

氢能是全球实现碳中和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铂金作为横跨氢能产业链——制氢、运氢、储氢以及用氢的唯一金属,不仅用于燃料电池汽车,还用于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的生产,在氢能经济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中国未来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离不开铂金。对此,来自世界铂金投资协会的亚太区负责人邓伟斌,在《迎接中国氢能产业的铂金时代》的主题演讲中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他表示,从应用来看,当前氢被作为能源使用较少。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氢国,每年2500万吨氢都用在工业领域。美国产氢量每年约1400万吨,其中约50%用在工业领域,约40%用于生产原料。由于燃料电池车比电动车、传统内燃机汽车更加低碳,在交通运输领域,未来氢能的应用大有可为。比如,在航空运输中,美国航空业每年排放全球1%以上二氧化碳,通过氢气合成燃料,可以减少碳排放。海洋运输中,全球海洋船舶业每年排放约2.2%的碳,如果使用绿氨、液态氢,就可以把碳排放降下来。邓伟斌还对未来氢能发展进行了展望。他指出,如今美国氢能市场份额约170亿美元,到2030年美国氢能源或者氢产业可能达到1400亿,2050年有望达7000多亿,而且美国还不是全球最大的氢能市场。从这些数据来看,未来10到30年氢能产业将迎来高速增长。

氢能产业发展将驱动铂金应用需求增长。英美铂业(Anglo American Platinum)认为2035年燃料电池车年销量将占全球汽车销售市场的5%。斯班—静水(Sibanye Stillwater)则认为未来铂金的需求主要来自绿色经济。综合全球的燃料电池和电解水制氢产业的发展,预计2035年会增加62吨铂金需求,由于全球铂金年产量只有25吨,未来铂金供应或将产生40吨的缺口。中国未来氢能和氢燃料电池产业充满了机会,特别在国产技术替代的过程中,会给国内企业带来很大发展空间。铂金作为横跨氢能产业链的重要的催化剂,将助力氢能及氢燃料电池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环境、经济双轮驱动,碳中和迫在眉睫

碳中和愿景的提出,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向低碳绿色转型,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同时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为此,现场多位专家领导也就碳中和及氢能产业相关主题发表了观点。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峰在开场致辞中指出,氢能凭借其能量密度高、清洁和可持续的优势,被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媒介。为顺应汽车产业和能源领域的科技变革趋势,嘉定区制定了大量政策发展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下一阶段将聚焦汽车的新四化,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期望业界同仁携手,共同探索碳中和的实施路径,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徐晋涛在致辞中表示,碳中和背景下,气候变化、能源、环境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宏观政策以及贸易政策紧密相关。北大国发院作为第一批国家级智库,曾为国家的新能源定价、环保督察方面的政策提供建议并获得相关政府人员的批示,希望为国家环境、能源、经济学界的发展提供智库帮助。

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十四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林毅夫在演讲中指出,相关政府人员在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议时提到,希望能在2035年实现GDP翻一番或城乡居民收入水翻一番,这就要求均每年经济增长速度要达到4.7%。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要求发展经济必须用绿色技术和再生能源技术,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增长潜力来说,只要企业家们携手努力,到2035年一定能够实现每年4.7%这一增长目标。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北大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从绿色经济的制度变革和产业新分工角度进行了分享,他表示,到本世纪中叶,要想实现成本较低的碳中和、净零排放,必须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中国进行能源结构改革的技术、成本条件都已具备,但需要从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和建立分布式能源两个方面积极克服体制问题,将森林碳汇等基于自然的二氧化碳减排方案提上议事日程,积极经营生态系统,进行国有林体制改革,逐渐铺开碳交易和碳税机制。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学术委员主任李俊峰指出,过去30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约为210亿吨,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碳中和意味着要在未来40年把过去增长的碳排放还回去,这将促使人类告别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进行发展转型。因此碳中和是一场马拉松,这个过程中谁跑得快、跑得好,就能脱颖而出。中国拥有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两方面优势,希望在这场碳中和的竞赛中,所有企业、科学家和地方政府都拿出创新态度,迎接挑战,才会赢得未来。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教授卢峰指出,疫情给世界带来四个方面的趋势变化,一是人类对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的认识发生颠覆,二是产业的数字化变革加速推进,三是碳排放控制成为全球共识,引发产业变革,四是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因为疫情的冲击加速变革。中国面对这些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在国内政策和国际治理方面做出努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燃料电池风口正盛,能源革命一触即发

除专家们对碳中和前景的精彩展望之外,与碳中和紧密相关的头部企业领导,也从自身实践出发分享了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在碳中和命题下的产业发展状况和投资价值。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副总裁、资本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资本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文生表示,两碳目标及能源转型给能源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石化作为传统能源企业将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推动公司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未来将围绕生物质、电动汽车、氢能等产业链和生态圈展开布局投资,用资本赋能先进科技企业发展,与企业合作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金融创新服务需进一步赋能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助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国家能源局原副司长、国际能源署原署长高级顾问、北大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雷认为,氢能及其应用是实现碳中和及绿色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路径。据国际能源署统计,全球氢能产量超过7000万吨,主要作为原料被用在化工、合成氨等工业过程中。尽管氢能被作为能源使用尚在起步阶段,当前应用场景主要是发电、交通和工业领域,但在能源系统变革过程中,氢能在支持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提供系统灵活方面拥有很大想象空间。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认为,以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在科学上、工程上存在模糊之处,以能源转化为切入点实现产业变革的确认更强,在这一过程中,锁死配额、明确规则、创新技术三者缺一不可。氢能源作为一种能量的介质,其发展空间在中国国内是被低估的,其发展空间相当广泛。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理事长董扬指出,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过程中,汽车产业将起到重大作用。未来汽车不再是单纯消耗能源的载体,还会是节约能源的重要通道。全世界陆路交通约消耗15%的能源,其中轿车占比约8%。燃料电池如果只在汽车领域使用前景是有限的,但燃料电池会启动社会储能,给社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建议有关国家级专家,在考虑碳达峰和碳中和时,不仅要分行业、分地区,也要考虑行业之间的融合。

重塑股份董事长林琦分享了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如何为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的努力,展示了重塑股份过去几年在燃料电池技术自主研发、工程实践,以及全球范围进行商业化应用取得的成绩,包括截至2021年3月底,采用重塑股份燃料电池技术的商用车累计行驶里程已突破6000万公里。他表示,氢能经济跨越汽车、船舶、航天、分布式发电等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碳中和引发的产业变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公司也已在部分车用以外领域展开应用探索。重塑股份汇聚全球顶尖的燃料电池领域技术人才,凭借创新基因和可持续的研发能力,在燃料电池系统,以及电堆和电力电子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展开布局,并逐步实现国产化、产业化。林琦认为,燃料电池技术的创新突破,是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针对燃料电池技术未来在中重型商用车领域的应用趋势,重塑股份持续攻关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突破,提高产品的效率、可靠、耐久、安全和环境适应,加速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运营。在燃料电池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的黄金十年之际,重塑股份将从能源端、产品端和场景端,积极构建氢能应用生态圈,和产业链上的企业通力合作,打开氢能应用的新局面。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日益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热点,一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革命即将掀起,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抓手,在迈向碳中和新时代的征途上,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正迎来铂金时代,风口之上,大有可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热点排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