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阳智投:如何看研报?手把手教你读懂一份研报
本文由大阳智投整理提供。分三块来说,先说说什么是买方、卖方,然后理清买方卖方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最后站在人性利益的角度去读研报,这样就有点谱了。(大阳智投)
卖方最典型,就是投行,负责设计销售金融产品,负责企业IPO、发债。盈利靠跑量吃佣金,上亿的单子吃1%的佣金。公司里,最关键就是IBD负责产品前期设计,S&T负责和人打交道,为了符合国家监管标准,需要额外雇佣比如风控、合规、运营,IT。卖方工作很苦,前三年1周80+小时家常便饭,天天西装笔挺,因为你要见客户、满足客户需求。
买方最典型,就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包括巴菲特、索罗斯,通过投资来获取超额收益。盈利就靠把投资人的钱收进来代替客户投资,然后收管理费,如果是私募基金会事先说好盈利额三七或四六开。公司部门里,保留负责投资的那几个人就好,小型私募,很可能4、5个人管理了几十亿资产,把会计和人力等工作外包。买方朝九晚五,衣服随便穿,不用做给谁看,做得不好投资人撤资,game over。
买方基金决定购买股票,需要研究报告作支持,而绝大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投研实力有限,做决策需要看卖方券商的报告,买方是爷,卖方是孙子,这就是生态链。
负责出这个报告的人呢,就叫研究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对上市公司、所在行业以及宏观经济环境进行研究,并基于自己的认识给出判断,比如未来发展、是否有并购机会、是否需要融资、以及股价涨跌、买入卖出等。
卖方研究员分工较细,在国内基本上包括宏观、策略以及行业研究员,宏观主要是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变动;策略研究员,研究行业整体动向,就是板块。
现在不仅卖方券商,买方比如大型公募也有自己的研究部门。买方研究员的主要工作就是支持自己的基金经理,与买卖决策更接近,直接和盈利挂钩,压力更大,买了能赚钱就行,报告主要内部看。(大阳智投)
今天的中国市场,有大股东、大小非、管理层、基金、私募、保险,个个都专业。按照理论来说,研究员就应该做研究、给结果,市场证明其有效。但现实世界呢?他得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第一种,卖方怕得罪买方、上市公司,不敢写真相
“教科书”告诉我们,蹲门口数卡车进出数量,预期公司未来业绩好坏。但你能据实告知吗?说几个案例。
某知名研究员对一家公司出具“减持”评级后,从此该公司封杀该研究员的现场调研和公司拜访机会。知名大公司,A股就那么几家,研究员能怎么办?
又比如,基金公司是某上市公司二级市场第一大主力,恰好该基金的分仓在你工作的券商这里,如果你是研究员,敢乱写该基金重仓票的负面评级吗?
所以,你去看现在市面上的研报,“推荐”评级占70%,“审慎推荐”占20%,“中性”占10%。
第二种,买方不信任卖方
比如,大家都知道券商有自营盘的,券商自家投行研究员出具的报告有没有可能去推荐公司持有的滞销股?反正卖方靠服务赚钱,买方采购了报告依此做出投资决策,输钱了怪不到卖方头上。
于是,买方对卖方也不信任。
第三种,卖方和上市公司联袂唱戏
还有些研究员,实际上就是上市公司的御用文人。如果一家不太受关注的公司,如果你用choice金融终端搜索公司研报,会发现大多数都是某一个特定研究员写的,那极有可能他是公司的御用研究员。公司希望股价涨,靠它来传递信息,发出看多预期。对于这种情况,你还指望研究员在报告里给你抖上市公司负面?甚至还有,研究员没跟着管理层意志推票,导致一级资本被二级资本轧(zha2)空,董秘打电话过来兴师问罪的。
第四种,卖方和买方联袂唱戏
有的卖方研究员会配合买方撰写研究报告。通过主动推荐买方大资金手中股票“获利”。
所以,业内一直流传一句“真谛”,一流的研究员是能发现和把握行业性的机会,二流研究员才是能搞定一两家公司。
利益决定立场,在利益链条中,佣金分仓收益模式下,卖方研究员处于最底端,不敢得罪买方机构,也不敢得罪上市公司。说到这里,就已经解释了,为什么看一样的研报,散户跟着研报结论炒股老亏,而买方机构毫发无伤。(大阳智投)
开始说重点,怎么找出一份研报里的干货?
1、找“硬数据”:即企业的实际产品数据,包括产品种类、产量、价格等数据,以及企业财务方面的数据,这些都是实事求是的数据,通过券商报告,比看年报PDF省时省力多了。
2、深度研究报告:此类报告中,会有相关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宏观数据类资料,了解上市公司所在上下游产业链全貌。尤其是,报告会提到比如行业平均数据,行业平均毛利率、行业平均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个太有用了。比如安信证券赵晓光,被誉为“电子宗师”,他的研报连起来看,电子行业发展脉络,异常清晰。
3、调研报告:看机构对企业高管提问,企业高管怎么回答的。尤其是,投资者活动交流记录,往往会透露一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没有详细说明的内容,参考价值很大。
4、哪些东西忽略不计?对企业未来几年业绩增速的假设、结尾处现有价格再涨10%-30%的预测,都是拍脑袋的,忽略。
5、中小盘很多子行业没有数据的,要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关注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人家可能不是跟随者,是开创者!
6、卖方报告都经过了包装,洋洋洒洒一大篇,你都get不到重点。所以先从报告的盈利预测入手,看他的核心结论,然后倒回去看,屁股决定脑袋,他想说什么一目了然。(大阳智投)
开始说精华,如何“带着思考看研报”
一、你看到公告披露的一家公司被某机构调研,不代表某机构就会买进该股。
一般卖方和公司高层比较熟,由卖方组织调研,其实是邀请买方来和公司高管交流。你看到的公告里的卖方名字,就是一中介。真正下手要货的是买方。
二、如果一段时间,一家传统上市公司,股价没怎么大涨过的,突然吸引了大量机构调研,则调研前后,大资金可能已经有所布局。但是当股价在高位,一旦上市公司被过度调研,则要警惕物极必反。
三、研报信息不准,提到的利好被上市公司否定?虽然研究员素质良莠不齐,但故意造假误导投资者的极少,风险很大的。所以你要去推定,上市公司否定该研报所提消息背后的深意
四、一份行业或上市公司研报,通常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对行业或上市公司带来影响的客观事实、卖方研究员的分析逻辑和过程以及由此得出的买卖结论。就记住客观事实就行了,估值和买卖价位就别看了,这是一个永恒的难题。最终投资决策,要靠你自己。
五、买方是这样玩的,对于感兴趣的上市公司,把所有券商对它的研报全部读一遍,然后再去公司调研,投资决策自己做。
六、研报只唱多不唱空?这是中国特色,绝大多数买方靠做多赚钱,卖方唱空没有任何好处,还会遭到上市公司封杀。所以,“强烈推荐”才是真正的“买入”评级,“同步大市”或“中性”字眼就是“卖出”的委婉说法。
七、无声胜有声:如果一家上市多年的公司,长时间以来完全没有券商关注,前景堪忧!毕竟,对于很多存在重大风险的上市公司,研究员可以选择不出研报。
八、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直关注某家上市公司的卖方券商,某些重要时点,如定期报告发布,公告资产重组等,以前一直有写研报的,最近突然没有了,很可能说明,研究员认为该公司价值明显高估,但如果在研报中如实表达观点,难免得罪上市公司,但又不愿做违心之事,故选择沉默。
九、大部分基金公司都是根据卖方研报去做配置的,没有卖方研报,就意味着基金的仓位很低。如果你有自己独到的判断能力,找出一些潜力股提前潜伏,一旦行情反转,研报一出,基金必然帮你抬轿。
十、看语言用词。最悲观和最乐观的预测,都要警惕。(大阳智投)
券商研报往往是中庸的,一方面是管理层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防止被打脸。一旦观点极端的研报出现,就要好好揣摩文字背后的逻辑,背后极有可能存在利益链条。
大阳智投
风险提示:依据金融资讯产品的投资标准和投资类别,风险级别分为R5(高风险)、R4(中高风险)、R3(中风险)、R2(中低风险)、R1(低风险)五个等级,股票投资属于R4(中高风险),本金融资讯产品属于R4(中高风险),请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资讯产品。本内容仅作为投资过程的参考,不构成买卖建议。投资者据此投资,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特此说明:文章内容不表明对相关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慧聪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