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泰人寿总裁谭宁:个险渠道前景不必悲观
中国寿险业长期前景非常乐观,但眼下不少行业主体感到身临陷境,矛盾之下该往何处走?近日信泰人寿总裁谭宁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他结合信泰人寿近年来的实践,分享了他的看法。
谭宁认为,寿险业过去高增长主要是吃到了人口红利和政策红利,现在红利减弱,需要去粗留精。他表示,行业前景并不悲观,但未来会出现分化,中小公司做好自我定位后,同样有发展机会。
个险需要去粗留精
谭宁是中国第一批精算师,作为寿险公司高管,他惯于取精用宏,对寿险营销各个渠道都有自己的判断。当下寿险最焦灼的代理人渠道,特别是头部险企出现人力和规模下滑,似乎遇到了发展瓶颈。对此,谭宁认为,这一渠道前景不应因此而悲观。
在他看来,寿险“人海战术”这一销售模式难有长远的发展动力,这在业内已是共识。而近年个险渠道还在向上发展,主要是吃到了人口红利和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等政策红利。现在由于红利效果减弱,个险受到了一些影响,但这是一个去粗留精和自我净化的过程。
“从个险渠道和代理人来看,是会出现分化的。但整个市场是没有问题的,强者恒强,做得好的人还是能做得好。”
反过来看,即使没有这些红利带来的超常规发展,个险也是会稳步发展的。“如果不去过度关注这些,专注去走自己的路,其实也没有那么大压力,一定要有长期主义的思维。”他说。
谭宁表示,信泰人寿这几年没有个险大规模发展的业绩压力,因此能够基于趋势判断,对个险进行一些探索性尝试。3年前,该公司提出个险“做精”的思路,今年4月份战略研讨会提出个险要在“做精”的基础上“求变”,即探索未来个险应该是什么样、应该往哪个方向去走。这也是业内共同关心的话题。
“总体上,个险的变化之中,中小公司的机会会比大公司更好一点,船小好掉头,本身的包袱没那么重。”谭宁说,小公司有灵活性,可以更好地去探索求变。针对独立代理人制度的落地,信泰也在摸索,已经制定了相关制度,并在小范围内试行。
中小险企找准定位有机会
个险渠道的策略,是信泰人寿结合自身调整发展的体现。成立于2007年的信泰人寿,近三年业务整体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信泰是一家中小公司,历史上发展不是很顺畅,但这几年尤其是2018年以后整体发展稳健,业务方面逐步走上正轨,近年来在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影响。”谭宁用这句话总结信泰成立以来的轨迹。
其中的转折点就是2018年9月新一届董事会成立后召开的战略研讨会。信泰此次会议全面审视了公司成立十多年来的得与失,重新给自身找方向——未来发展方向在哪儿?给出的答案是“首先要看信泰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我们认为是一家中小型的、民营的、处于创业期的公司。”
中小险企意味着能够动用的资源相对有限,资源的使用要“有的放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民营的险企,优势是机制体制比较活,比较市场化。创业期险企,员工要在认同感下做事,公司要能为员工提供平台和空间。
“对中小公司来讲,如果制定好策略,还是有发展的机会的。”谭宁说,公司在产品策略、渠道策略、机构发展策略、客户策略、科技策略上都有一番考量,“如果说要长远稳健地发展,绝对不是强调某一方面就可以实现的。”
比如,产品策略上,该公司有一定代表性,多次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受到市场关注。谭宁说,考虑到中小险企品牌和实力不及大公司,该公司确定了产品“以客户价值优先”的策略,以此来建立竞争优势。“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
再如,在机构发展策略方面,信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有18家省级分公司、79家中心支公司、162家四级机构,且主要布局在经济较发达、人口密集的中东部地区,机构布局相对不错。但与业务规模相比可以看出,机构数量并不少,但部分机构并没做好。因此,该公司决定对不同机构给差异化政策,对能够做好的机构重点倾斜,对长期处弱体状况的机构可以先暂缓发展。
在渠道策略上,该公司分析了各渠道的现状、趋势、机会,确定了“个险做精、银保做强、中介做大、收展并重”的策略。其中,银保和中介渠道上,由于有了明确方向,信泰近年发展势头显现。
谋定而动后,该公司业务数据出现恢复性增长。2020年公司原保费收入454.5亿,行业排名提升较2018年提升21个位次到第17位。2020年总资产突破千亿,公司连续三年实现盈利。
2018年公司提出的三年规划全面实现后,信泰又在考虑下一阶段的策略。谭宁透露,未来三年的规划是保费规模适度增长,重点优化产品结构,通过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管控风险。下一个阶段也要对战略和策略做一个全面审视。“定了战略以后,还要看怎么去分解落地,牵一发而动全身。”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