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要闻 产经 房产 金融 银行 基金 保险 数码 智能 汽车 娱乐 时尚 生活 健康

禾润口腔教您0-12岁儿童口腔保健攻略

2020-08-01 09:35:23 来源:时刻头条
分享: 微信 微博

0岁到12岁,是儿童口腔护理的重要时期,禾润口腔为各位家长总结了一份0-12岁口腔护理的攻略,作为儿童节礼物送给大家。

婴儿期(0.5-2岁)

关键词:预防奶瓶龋

一般在宝宝出生4-6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有的宝宝会到10个月,这都是正常的,这时候只需要给宝宝喂完奶之后,再喂点温开水,将口腔内残存的奶液冲掉就可以了。切记不要让宝宝含着奶瓶入睡,这对预防奶瓶龋有很大的帮助。

幼儿期(2-3岁)

关键词:养成口腔良好

宝宝到了两岁半左右,上下长好全部20颗乳牙时,就可以开始在家长监督指导下开始自己使用牙刷刷牙了,养好每日刷牙的惯。

学龄前(3-6岁)

关键词:预防龋齿

3-6岁是儿童龋病的高峰期。该阶段儿童饮食结构开始逐渐丰富,更多地接触高糖食物,同时出现正常的生理牙间隙为换牙做准备,易造成食物嵌塞,容易引发颌面龋和邻面龋。

小学阶段(6-12岁)

关键词:预防牙齿畸形

6岁左右儿童的乳牙开始脱落,恒牙逐渐萌出,此时儿童口内乳恒牙并存,这时孩子自主意识提高,各种口腔疾病处于高发期,不仅影响孩子此时的口腔健康,若不及时干预,甚至造成日后成人期牙列的种种口腔问题,比如牙齿畸形。

如何清洁口腔婴儿期清洁方法:从长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清除牙面上的菌斑,家长可以使用指套牙刷或用手缠上湿润的纱布清洁牙面和按摩牙龈,这个年龄的宝宝食物残渣比较少,每天晚上进行清洁即可,每次1-2分钟。

幼儿期清洁方法:这是宝宝的手灵活性不是很好,刚开始家长要手把手协助宝宝刷牙,让宝宝养成每天刷牙惯,刷牙采用牙面画圈法进行清洁,坚持早晚刷牙,午饭后漱口。学龄前及以后:宝宝的动手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强,这时候应该培养宝宝独立刷牙的能力,养成独立刷牙的惯。

刷牙方法

牙膏选择

为安全起见,3岁以下幼儿都不宜使用含氟牙膏;3-6岁的儿童应在家长指导下适量使用;7岁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含氟牙膏,但要注意不能将牙膏吞进腹中。此外,刷牙时应注意牙膏的使用量,最好每次只使用黄豆粒般大小,最多不超过1厘米,更不能将牙膏挤满整个牙刷。

早期不良惯其实在3-12岁的儿童群体中,牙齿不齐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一些坏惯引起的。包括口呼吸,吮手指,咬嘴唇,托下巴等。

列不齐,家长带着去医院后得到的回复往往是“等孩子换了牙再做矫正吧”。但是,如果等到换牙时才做矫正,牙齿面型就很难改变了。牙齿能改变,但是面型很难改变。因此,禾润口腔建议牙齿有问题的孩子在6-10岁就需要早期干预。让牙齿和骨骼到正常的位置发育生长。

儿童蛀牙

1~2岁的儿童,含着奶嘴、吸管等喝牛奶或甜饮品的时候较多,长时间浸泡在含糖液体中的牙齿更容易患龋齿,这时候的儿童磨牙还没有萌出或刚刚萌出,龋齿主要发生在前牙,以相对不易清洁的上颌乳前牙邻面的龋齿最为多见。

3~4岁的儿童,乳磨牙萌出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乳磨牙的咬合面由于窝沟较深,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及细菌等,因此,乳磨牙的咬合面成为这一阶段儿童龋齿最好发的部位。

4~5岁的儿童,随着乳牙完全萌出,颌骨不断发育,乳磨牙之间会形成间隙,容易嵌食塞牙,因此乳磨牙的邻面是这一阶段儿童龋齿的好发部位。

6岁以后的儿童,随着恒牙萌出、乳牙被替换,恒牙的龋齿逐渐增多,并最终占据主要位置。儿童刚刚萌出的年轻恒牙,牙釉质矿化程度低,溶解度高,对龋齿的抵抗力较低,咬合面窝沟较深,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及细菌,因此6岁以后的儿童恒牙龋,以恒磨牙咬合面的窝沟龋最为常见。此外,下颌第一磨牙的颊侧点隙,下颌第二磨牙的颊侧点隙,以及磨牙的邻面都是6岁以后儿童龋齿的好发部位。

牙缝问题乳牙牙缝大是正常现象,可以为恒牙的萌出准备位置,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和遗传有直接关系,倒是没有牙缝的孩子需要格外注意,注意使用牙线清理紧密的牙缝,防止邻面蛀牙,注意换牙时恒牙的拥挤问题。

乳牙排列紧密、太紧,乳牙之间没牙缝的宝宝,建议多啃啃硬物,利于颌骨发育及替牙时恒牙顺利萌出。如果到5岁乳牙还没缝隙,可能会被建议干预治疗促进发育。

牙列不齐 ①、影响口腔及颜面部发育:儿童生长发育期间的牙颌畸形如不能及时早期矫治将会影响口腔及颜面部软硬组织的发育,引起面部的明显畸形。如地包天、开唇露齿等。牙颌畸形影响颜面美观是最直观的,如地包天、开唇露齿、下颌偏斜都会使人的整体形象大打折扣。有些少年儿童因为牙齿长得不好看,受到同学或小伙伴的的嘲笑,产生自卑感,严重的影响心理健康。

②、影响口腔卫生健康:牙齿排列不齐等牙颌畸形,牙齿自洁作用差,并且刷牙效果也不好,食物残渣和菌斑不容易去除,久之容易患龋齿、牙石、牙龈炎等口腔疾病,严重的可发展为牙周病,引起牙齿松动脱落.

③、影响口腔功能:有些牙颌畸形可能影响口腔功能。

如前牙开牙合发音不清;反牙合、锁牙合病人对咬时接触面积比正常人小,咀嚼效率大大降低;深覆牙合会对下颌运动有影响,使下颌骨的运动关节-颞下颌关节运动异常,引起疼痛,并使面部肌肉容易疲劳。

④、影响全身健康:牙颌畸形引起的咀嚼功能的降低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时间长了会引起消化不良或胃肠疾病;牙颌畸形引起的龋坏、牙龈炎、牙周病等口腔疾患,在身体免疫力低下时会诱发心肌炎、肾炎等系统性疾病。

乳牙滞留

如果宝宝出现恒牙已萌出,而相应的乳牙尚未脱落的情况,那是因为孩子在婴幼儿时期饮食过于精细、乳牙没得到良好的护理所致。

发育正常的恒牙由于无法拱掉乳牙,就会歪着钻出牙槽、黏膜与乳牙相靠生长于口腔中,出现“双排牙”现象,医学上称为“乳牙滞留”。

这时应及时拔掉乳牙,否则会影响恒牙的正常生长,导致牙齿错位、排列不齐、咬合不正等畸形牙齿,需要接受牙齿矫正治疗。

不良

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逐渐建立许多行为惯,每一项惯的建立都有其原因和规律可循。

人们常说惯影响终身,不良的口腔惯不仅是孩子生理或者心理问题的反映,更会在将来不知不觉地影响到整个口腔颌面部甚至是整体身心的正常发育,作为家长的您,有注意到孩子平时的一些口腔坏惯吗?

吮 吸

吮指包括了咬指甲,吃手指,舔手指等行为,在婴儿初期,吮吸属于人的一种食物性非条件反射,即吃奶的本能。

再稍大一些的婴儿,由于乳牙开始生长,牙床会产生痒胀疼痛的感觉,为缓解这些不适,幼儿也会吮指。

因此在一周岁以前,吮指都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岁以后,大多数儿童的吮指惯会自然消失。

一旦三岁以后甚至到成年仍有吮指惯的话,这就不再是正常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表现,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了。

吐 舌

宝宝出生以后,身体动作发育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最初宝宝都是通过嘴咬,舌头舔等方式来触摸了解新的世界,这是宝宝独有的方式。

在这一阶段宝宝向父母频频吐舌头不仅说明他在展示用舌头探索的本领,也说明宝宝的舌头发育得很好,足够灵巧、敏捷、健康。

不过同上期所讲的吮指一样,若是一岁之后吐舌头动作没有消退甚至形成惯,则会给牙列及颌面部的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

异 常 吞 咽

异常吞咽惯又称为“婴儿型吞咽”,这是一种孩子出牙前(喂奶和进流食阶段)的吞咽方式,即舌放在上下颌牙龈之间,唇、颊收缩用力吮吸,形成唧筒状吸奶并进行吞咽。正常情况下,这种吞咽方式在牙齿萌出后会消失。

牙萌出后正常的吞咽是上下颌牙齿接触、唇闭合、舌背与上腭接触,舌尖接触上腭前部并向后上推送食物进入咽部,进行吞咽。

在临床上,医生经常发现有一些孩子长牙后依然保持吮奶时的吞咽方式,即保留了婴儿型吞咽:舌头伸入上下牙之间。长期这样,舌体的前伸运动容易形成双牙弓前突和开颌。

偏 侧 咀 嚼

大多数人嚼东西都是同时或交替使用左右两侧的牙齿。

这样做不仅能充分发挥全部牙齿的咀嚼功能,能够利用食物、唾液对牙面的摩擦、冲刷,起到自洁作用预防龋齿,而且对颌骨和肌肉也有生理性刺激,这对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来说尤其重要。

但有些孩子惯于只用一侧的牙齿嚼东西,而另一侧牙齿则完全弃之不用,从而可能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咬 嘴 唇

咬嘴唇是一种很不好的惯,它不但会使唇齿变形,影响美观,而且还会因上、下牙颌的变形而影响牙齿的咀嚼作用,甚至有些会造成粘液腺囊肿。

刷 牙 后 进 食

宝宝惯刷牙后再喝奶对宝宝的牙齿健康很不利。

如果睡前刷牙后再喝奶,可导致奶中糖类在牙齿表面停留,由于人在睡眠期间口腔运动减少,唾液分泌量低,口腔的自洁作用差,导致牙齿与奶中糖的接触时间变长,让牙菌斑有更多的时间产生酸来破坏牙齿,导致宝宝患龋。因此,宝宝应该先喝奶后刷牙,刷牙后不再进食。

舔 牙

儿童在替牙期常用舌尖舔松动的乳牙、乳牙残根或初萌的恒牙,因而形成舔牙的惯。

舔牙惯可增大舌肌对牙齿的作用力,使局部牙齿倾斜,出现牙间隙,严重时形成反颌;如果同时舔上下牙则形成双牙弓前突。

一旦发现孩子有舔牙惯,应随时提醒纠正,耐心地引导教育,使其逐渐理解成人的意图,并慢慢学会改正自己的不良惯。

当以上方法不能奏效时,则需要寻求专正畸医生的帮助。

托 腮、咬 物

孩子经常用手托一边的腮部,睡觉时枕手肘、手掌、拳头,长时间的只发生在一面,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及面部的对称性。

咬物惯多见咬铅笔或者指甲。在咬物惯中,虽然不同孩子咬的物品种类繁多,但基本都固定于牙弓的某一个部位,从而导致局部性开合畸形的发生。

口 呼 吸

正常情况下,我们通过鼻腔呼吸,舌头的位置贴于上颚,而因为各种原因,儿童改用口呼吸后,嘴唇自然张开,舌头为了给呼吸让出通道,会后缩,失掉了支撑牙弓的力量,面颊肌肉因为张口而收紧,又给了牙弓内收的力,两个力量长时间的不平衡就会造成牙弓狭窄,而牙弓狭窄会使得前牙外翘,或者牙弓位置不够排下牙齿而造成的拥挤和长面型。

此时影响还没有就此结束,因为即便舌头后缩,气道仍有部分受阻,这个时候为了更顺畅的呼吸,儿童就会选择仰头来让气道打开,可是仰头后,视线和重心又有所改变,为了能够保持平衡和直视前方,儿童会以驼背来补偿,这样整个人的身姿就会呈现萎靡甚至畏缩的感觉,对于心理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

涂氟

儿童之所以要涂氟,是因为平时为了防止摄入过量的氟,所以儿童使用的牙膏中含氟量都较低,甚至不含氟。

而儿童的牙齿龋坏的发生率较高,为了有效的进行儿童防龋,口腔专家推出了涂氟这一方式。

利用氟化泡沫防治龋齿,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和行之有效的防龋方法。儿童最好从3~4岁开始,每半年涂一次,直到6岁为止。

一般情况下,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做氟化泡沫预防龋齿。不过在做儿童牙齿涂氟的时候,一定要在专业的牙科医生指导下操作。建议每隔3个月、6个月,或1年复查。

进行涂氟时,牙科医生将带有果味的氟化物涂到牙齿表面,每次只需1分钟。不会让宝宝有任何痛苦,特别是对刚长出的牙齿效果更佳。

涂氟后半至1小时,宝宝不要喝水、喝饮料以及漱口,四小时内尽量不要进食,当天也不需要刷牙。

牙齿涂氟必须去牙科,医生对牙齿做严格、彻底的清洁后,才可以涂氟。

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也是预防孩子龋齿的一个有效手段。3岁的小朋友乳牙已基本形成,乳磨牙已基本萌出,可以去做窝沟封闭但不是必需的,要看孩子的配合度。孩子年纪小,如果不能好好配合,操作过程中隔湿不好,涂上的材料就容易脱落,造成封闭失败。

6岁左右的常规窝沟封闭是每个小朋友必须要做的,尤其是六龄齿萌出之后。

12岁左右孩子的第二磨牙也萌出了,这时候为第二磨牙做窝沟封闭也是必须的。

最后还要强调一下,所有年龄段中,最重要的就是六龄齿的窝沟封闭,它是最难清洁到也最容易被蛀掉的牙齿。

划重点

12岁之前的小朋友应该每半年到医院或诊所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如果等到牙齿出了问题才去,孩子治疗的过程很痛苦,也加大了医生的治疗难度。

养成定期检查的惯就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孩子从小就熟悉诊疗环境,没有恐惧和抗拒心理,也会更配合医生诊疗。

所以说,每年一两次的口腔检查对孩子一生的口腔健康非常重要。

为了宝宝的牙齿健康,及早帮小朋友做一次龋齿(蛀牙)风险、乳牙恒牙发育、以及口腔不良惯的全面评估检查。

最后,禾润口腔祝小朋友们健康快乐的长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热点排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