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岭药业吴以岭院士:坚持创新驱动 开创中医药发展新格局
2020年10月24日,第十六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暨第八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在石家庄以岭健康城举行。刘德培、杨宝峰、丁健、张运、陈志南、刘昌孝、葛均波、王锐、张英泽、刘良、仝小林、王军志、吴以岭等10余位两院院士以及国内权威中西医专家齐聚一堂,就络病理论指导多种难治性疾病防治的独特价值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会上吴以岭院士作题为《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的学术报告,介绍了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在理论、机制、临床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
"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吴以岭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3.3亿,每5位死亡者中有2人死于心血管病;我国有1.298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病率达30%~50%。吴以岭院士介绍说,微血管是决定人体健康的最重要器官,既承担着血液的运输功能,是将血液真正运送到各组织器官的最重要环节,又是血液与组织器官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正常对维持心、脑、肾等脏器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研究成果显示,微血管病变是心脑肾疾病发生的共性机制,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则是治疗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机制,是防治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突破口。Microcirculation(《美国微循环杂志》)也提出心血管疾病的本质是微循环障碍,是形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及加重因素。
中国工程院院士、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以岭教授作题为《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主题报告
吴以岭院士在报告中强调,在中医看来,遍布人体全身的脉络系统主要负责运行血液,脉络中最细小的孙络部分与西医的微血管高度一致,因此"孙络-微血管"这一概念的提出成为中西医研究微血管病变理论结合点和治疗突破口。吴以岭院士系统构建的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属于重大理论原创成果,而在脉络学说指导下研制的通络中药通心络胶囊则被大量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具有保护微血管的功能。该药可保护内皮细胞,抑制其凋亡,促进其增殖,使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从而改善内皮屏障功能;而且可延长微血管在缺血缺氧环境下的存活时间,保护微血管的形态完整,并能够促进梗死区域微血管的新生,实现对缺血组织的保护,通络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成为治疗微血管病变的关键机制。因此,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取得了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
同时,吴以岭院士指出,"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研究项目利用国际公认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开展了大量临床试验解决了国际医学界重大难题——通心络胶囊解决了急性心梗无再流世界医学难题;参松养心胶囊为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治疗提供了新药物,填补了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快慢兼治、整合调律的药物治疗空白;芪苈强心胶囊明显提高了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因此,这三个药物纷纷被列入用药指南、专家共识或院校教材。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称:本研究"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
报告中,吴以岭院士还特别介绍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项目,目前正着力打造由实体医院、网络医院、专家、智能化可穿戴设备、药物、健康保健品等组成的脉络心血管健康生态系统,这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