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氧心理咨询对青少年厌学的表现以及心理原因分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2000年8月召开的心理学专家座谈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厌学率高达20%;而陈静等在浙江镇海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区中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的占53.49%,高中生更为严重,达60.13%。重庆特训营可见,厌学已成为中学教育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尤其是中学生;
青少年厌学的表现可能家长和老师只有在这样的情况比较严重时才会发现。初期表现可能就会忽略掉了,有些情况如果在初期就发现了,那么防患于未然,孩子厌学的情况可能就会及时被处理,不会发展得更坏。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
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中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心氧-心理教育与成长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总结,认为具体表现在:
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
2、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
3、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当然教育制度的弊端也“功不可没”。
本文仅从学生及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心氧-心理教育与成长中心分析导致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学习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同时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2、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
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兴趣下降。 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中学生学科情感的产生, 学生学习往往源于他们对学科教师的情感。一个老师德高望重,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他们必然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相反,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他们就会不喜欢这位老师,由此发生情感迁移, 孩子们很可能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了。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4、 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心氧-心理教育与成长中心认为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的原因有:
①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靠自己不如靠父母,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② 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
③ 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5、来自各个方面的消极评价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需一要不断鼓励和被肯定,尤其是中学生还处在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 价,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得到的少之又少,而消极的评 价正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心氧-心理教育与成长中心】隶属于郑州心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心理教育与成长问题研究、咨询、指导、解决为一体的专业机构。是由一群有梦想、有情怀的心理学专家与互联网行业资深人士创立的创新型互联网+心理服务平台,连续多年被评为“心理服务优选平台”。团队经验丰富,领衔专家均源于中科院、北大、清华等知名教育机构的学者、专家。其中包括心理问题教育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家庭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等。自成立以来,我们始终秉承“知心专业、贴心关怀、诚心服务”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中国最有价值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