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畅走红背后,是功能性食品的隔代翻红
千亿元级别的市场规模,千万元起跳的融资规模,从2020年到2021年,功能性食品的风头贯穿疫情,却依然强劲。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Z世代,被认为是这一轮风口的推动者。
相比诞生于互联网时代、被写入商业史的老牌企业所推的新品,这届年轻人更偏爱价值观驱动的新锐品牌。时过境迁,TA们的保健需求,也不再局限于维生素C和补钙,益生菌、叶黄素、褪黑素、酵素、钠钾平衡等营养名词层出不穷。
TA们对功能性食品也有清晰、细分的要求:有的年轻人注重保健,一手拿着咖啡,另一手拿着泡着枸杞的保温杯;有的希望改善亚健康状态,减脂、减压、调整内分泌;有的则希望短期内通过“食补”改善外在条件,譬如气色、皮肤、发量等。
如果用互联网经济的语言描述,这是一个场景化的市场,爆红和迭代同时发生,没有人能一招鲜吃遍天。只有差异化产品,才能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
6000亿市场,功能性食品单品率先走红
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指出,2022年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可能突破6000亿元。这一预测是有依据的。除了活跃的投融资消息,功能性食品单品的走红是更直接的印证。
隶属于广州市无限畅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碳水和脂肪阻断为产品卖点的品牌无限畅,在5月抖音小店的零食食品月度榜单上排行第一,其果蔬片糖果5月单平台销售额则高达5000万元。
而这只是一众功能性食品新锐品牌市场表现的一个缩影,无限畅不是个例。BUFFX、Minayo、NELO这些当红品牌,已经开发出助眠、护眼、美白肌等细分产品。此前,BUFFX产品上线一个月销售额突破300万;minayo方面也表示产品上线次月销售额突破200万,超过30%的单月复购率,更是令人惊艳。
注:信息来自企查查及各品牌官网
以公开数据推算市场前景,是一种靠谱的预测方式。哪怕按照无限畅单品单月单平台5000万元的销售额计算,其果蔬片糖果单年也可以达到6个亿的营收规模。倘若再加上海外市场,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的6000亿规模,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单品走红,整个功能性食品赛道起势,自然跟新时代年轻人的内在驱动有关。但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不能忽视。
今年4月,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联合多个机构发布了《2021中国食品消费趋势白皮书》。其中显示,新冠疫情从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对于饮食的看法,消费者对食品健康的诉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
很大程度上,疫情刺激了层出不穷的食品领域健康创新,为功能性食品的爆红带来认知基础,免去市场教育的成本。
在此背景中,新消费品牌敏锐洞察消费者喜好,推出颜值高、健康化、趣味性的零食类功能性食品,俘获众多消费者的芳心,从而口碑走红、销量走俏。天猫数据显示,2020 年具备健康功能性的零食市场销售额增速居然达到 40%。对所身处赛道的品牌而言,这个增速等于再造一个“双十一”。
新锐品牌不断涌现,千万级别融资成常态
功能性食品本身不算新概念。自1995年红牛撬开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的大门开始,各类食品细分市场一直有勤于耕耘,头部的食品饮料企业和传统的医药企业,都曾经入局掘金,但消费者接受度不高,限于特定人群,因此市场规模有限。
伴随新世代年轻人成为社会中坚,TA们开始以微博、抖音、B站和小红书为阵地,正式接管家庭、职场和生活方式的话语权。在年轻人的迭代养生需求下,功能性食品也借助这些平台,完成对保健品的“隔代”翻红。
新品牌们的产品研发、品牌打法、渠道通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功能性食品也完成了从药品向食品、从特定人群服用向大众人群尝试、从目的性向日常化发展的蝶变,控热片、碳水阻断剂、助睡眠软糖、玻尿酸软糖等各类功能性食品不断涌现,并迅速获得资本青睐:红杉资本下注的BUFFX,北极光资本投资的Minayo,IDG投资的NELO,都先后完成千万级别的融资。
本文开头提到的、超强GMV表现的无限畅,也正在着手研发改善记忆、辅助睡眠、增强免疫力等功能性食品,准备推出更多SKU,随时等待资本的介入。
无限畅方面对自己的产品定位和产品力信心十足。区别于很多竞品,无限畅目前主打的产品只瞄准“减脂轻体”。其基本逻辑是,让年轻人尽情享受“高脂高糖高热”的美食,然后食用无限畅的产品,阻断碳水、油脂的摄入,从而“又任性又健康”。
任性,是一个被当代年轻人看重的词语,潜藏着“击中”年轻人的力量,更容易让消费者共情。举个例子,当其他品牌纷纷研发模拟正餐的各种代餐产品、鼓励消费者自律更自有时,无限畅的产品却似乎在唱反调:我们不想替代正餐,我们只想加入正餐,成为你们最喜欢的美食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这体现出这家广州本土品牌的实用主义,因而可能撩拨出更广阔的商业想象力。(本文转自:千龙网·中国首都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