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财经评论家石述思:美国第二只比特币ETF上市,意味着什么?
美国第二只比特币ETF上市,孙宇晨纳斯达克“敲钟”,并引起国内媒体关注。
媒体报道说,10月21日,波场TRON创始人孙宇晨通过推特公开表示,将迎来人生第一次“敲钟”,其作为最大战略股东的美国加密投资基金Valkyrie Investments,在众多知名基金公司比特币ETF的角逐中胜出,通过了美国证监会(SEC)核准,获得美国首批比特币ETF上市牌照,并于10月22日在纳斯达克正式交易,成为继BITO之后第二只比特币ETF,股票代码BTF。
众所周知,我国明令禁止禁止虚拟币交易,但对于区块链技术却持积极开放的态度。
2019年,有关部门就强调过“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今年年初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了以联盟链为代表区块链技术在民生、政务、经济等领域存在广泛的应用前景。
应该说,各种虚拟币的价值,正是源于区块链的诸多特性,比如去中心化,不依赖额外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硬件设施,没有中心管制,各个节点实现了信息自我验证、传递和管理。
比如:安全性。只要不能掌控全部数据节点的51%,就无法肆意操控修改网络数据,这使区块链本身变得相对安全,避免了主观人为的数据变更。
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来讲是一个共享的数据库,形象一点说,更像是虚拟货币的账本。虚拟货币是区块链技术末端的一个符号。传统意义上认为,比特币、莱特币等虚拟货币,本质上只是一种工作量证明,所以区块链是本,而比特币是末。
区块链像是一棵树,而虚拟币只是一片树叶。只是这片叶子可以移动到树的个个枝桠,且所有枝桠都知道叶子的过往。
未来区块链这一技术在金融、物联网、公共服务、数字版权、保险公益等各个领域都有施展拳脚的可能。
充满争议的孙晨宇属于中国区块链技术圈里的最先起跑的那一拨。
孙宇晨的名声大噪,主要还是2019年他花三千万(456.8万美元(约3154万元人民币))拍下“股神”巴菲特20周年慈善午宴的事,引起了媒体的热议,从而走向公众视野。
公众普遍关心的是:一个90后,他怎么有那么多闲钱请股神吃饭?
在流行“快鱼吃慢鱼”的新技术赛道上,孙晨宇选择的区块链可谓乘风气之先。早在2014年,他就担任Ripple Labs大中华区首席代表, Ripple Labs,是一家旧金山数字支付公司,探索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支付网络,减少各种货币跨境支付的成本与时间。
2017年,他创立区块链项目——波场TRON,2020年波场TRON成为全球三大公链中的唯一华人公链, 波场集团业务横跨区块链研发,金融清算,支付,稳定币,交易所,去中心化文件传输,去中心化存储,去中心化金融,集团整体市值突破一百亿美元,用户总量突破十亿,整体金融链上资产规模突破五百亿美元,网络单日清算总量突破一百亿美元。
这一次“敲钟”对于行业意味着什么?
经济参考报转载的一篇文章如此形容这次上市敲钟——美国比特币ETF获批上市,代表了加密基金拥抱监管及合规化发展的重大里程碑。
大家都知道美国的投资市场起步早,作为机构投资市场龙头,美国ETF基金规模超全球八成,但美国市场在此之前却未核准任何加密资产ETF上市,现有主要投资渠道是各类信托产品,和17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开始的比特币期货交易,其中比特币信托(GBTC)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币基金,峰值规模超过400亿美元。但其局限在于无法在交易所挂牌上市,只能进行二级柜台交易。
自2013年起,已有近20家知名基金公司(包括富达、方舟等)先后向美国证监会(SEC)多次提出比特币ETF上市申请。
在全球范围内对虚拟货币从严监管的大背景下,此次上市意味着一边是金融机构有搭加密资产快车的意愿,另一边是欧美监管层对加密货币行业开启了主流市场资金的闸门。
应该说虚拟货币这个名字误导了很多投资者,作为货币和资产,它并不具备信用背书,至少现阶段它连广泛的共识圈基础尚不具备。应该说,现在所谓的虚拟币是互联网上一种具有诸多优势的计量单位,而这一技术未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场景。正是这些应用场景赋予了虚拟币信用背书,或者说价值。
所以这一次的敲钟,为未来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埋下了一个伏笔。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