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的攻守平衡术:业绩稳步增长 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在这一背景下,房企需要时刻保持自我审视、坚持规范发展,在合理杠杆水平谋求高质量、稳健的长期发展。7-8月,各家上市房企陆续发布2021中期业绩,成为审视房企是否安全发展的重要时刻。
8月19日,远洋集团发布2021半年度业绩。作为一家坚持稳健长跑的企业,远洋集团再次以良好的信用水平和财务状况,得到了资本市场的持续认同。2021上半年,远洋集团在保持“三道红线”全绿的基础上实现了稳健发展:协议销售额达到524亿元,同比增长25%;营业额205.13亿元,同比增长6%;毛利润为46.12亿元,同比升3%。同时,远洋平均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至5.04%,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财务稳健
助力融资成本稳步下降
2021上半年,在调控政策收紧、全行业市场波动、金融审慎融资趋紧的情况下,部分房企融资成本均居高难下,流动资金紧张。个别房企因此不得不采取“借新偿旧”的方式来解决流动资金问题,甚至因此举债成本高于10%以上的高息美元债。
在这样的背景下,远洋集团却能实现融资成本的持续下降,实属难得。
行业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上市房企的平均融资成本为6.62%,而远洋集团5.04%的平均融资成本,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远洋集团境内外融资管道亦保持丰富及畅通,拥有已获批尚未提用的额度约人民币2,424亿元,为公司运营提供了充足的信贷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下半年,远洋集团的融资成本仍在持续下降:7月7日,远洋集团发行于2025年到期的3.2亿美元绿色票据,融资利率仅为2.70%,较4月份降低了55个基点。
有资深专家表示,在房地产行业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背景下,远洋集团却能够以多元化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持续获得低成本资金,体现出其对融资时机的敏锐把控,也离不开其长期稳健安全的发展。
远洋集团重视发展的长期性和确定性,具备战略定性。一方面,远洋在业绩上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另一方面,远洋能够在杠杆比率和债务结构上持续保持低风险、高安全度、健康结构的状态。
截止到中期业绩发布时,远洋集团2021年内的到期负债中,仅剩余2021年10月到期的公司债19.5亿再融资尚未完成,其他短期负债再融资均已完成,流动性压力非常小。在债务结构分布上,远洋集团目前1年内到期负债占比为23%,如排除已经再融资部分(已发行32亿CMBN、3.2亿美元债和20亿人民币公司债),1年内到期负债占比则只有14%,2-5年内到期负债占比为47%,5年以上到期负债占比提升至16%——分布均衡、结构健康。
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远洋集团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69%,净负债率67%,现金短债比1.6,“三道红线”指标再次全部达标,均处于“绿档”。值得关注的是,远洋从安全稳健角度考虑,还将商票纳入有息负债管理体系——数据显示,其商票存量仅人民币1.4亿元,对“三道红线”零踩线的达标情况无影响,公司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处于行业前列。
这意味着,远洋集团未来发展的抗风险性将进一步提升。
发展稳健
多家机构看好远洋2021全年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2021半年报不仅展示了远洋集团稳健的财务状况、安全稳定的业绩增长,还显示出远洋集团未来发展的高确定性。
2021上半年,远洋集团销售回款金额达377亿元,同比升12%,为集团提供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同时,下半年远洋集团货值充足——可售资源约1800亿元,占全年70%,将持续为其带来更充沛的经营性现金流。截至2021年6月30日,远洋集团手持现金382亿元,能够覆盖短期负债,安全性好。上半年,在畅通的融资渠道和充足现金流的支持下,远洋集团新增土储总货值约500亿元,且新增开发项目全部位于深圳、厦门、武汉、西安等战略深耕的一二线城市,为其未来的持续稳定发展增加了更多保障。
优秀的财务表现,稳步增长的销售额和回款额,也让远洋集团得到资本市场高度认可。在最近的年度评级回顾中,穆迪和惠誉再次确认远洋集团主体信用评级等级为Baa3、BBB-,展望均为稳定。今年5月,远洋集团再获联合资信境内AAA级主体信用评级。联合资信在其报告中凸显了公司丰富的开发经验、充足的土地储备、持续增长的签约销售规模、优质的商业物业资源、畅通的融资渠道等显著优势,并正面肯定远洋集团雄厚的股东背景及股东支持。
此外,知名的国际投行也对远洋集团表示认可。今年,高盛维持远洋集团买入评级,并上调了远洋集团2021年合同销售额预测值。高盛指出,受到2021年充足可售资源(同比2020年增长15%)的支持,以及今年高品质新推项目更大的占比的支持,看好远洋集团今年的销售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稳健财务水准、充沛现金流、和更高确定性的未来发展,是企业对抗风险的坚实基础。随着“平稳健康发展”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主旋律,像远洋这类稳健型房企,不仅能赢得评级机构和投行的认同,也将在未来的市场上凸显出更多优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