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智脑”让乡村慢生活走上发展“快车道”
“我们村不算大,从东走到西也就十来分钟,但每到节假日,来村里的车子能堵到邻村的省道上,疏导3个多小时才能恢复畅通。我们盼着游客来,又害怕游客多。”这是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方祖春多年来“幸福的苦恼”。不过,今天起,这个“苦恼”成为历史了。
芦茨慢生活区是我省首个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去年,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白墙黛瓦吸引了197万游客,旅游经营创收2.46亿元。然而,与民宿经济发展不匹配的是,交通管理难、游客服务难、产业升级难等问题始终困扰着这个“初代网红村”。
2个多月前,芦茨村村委会里出现了一块大屏幕,实时显示慢生活区的民宿客房饱和度、游客来源地、游客年龄层次、人流量、泊位数等信息。这套“民宿智脑”系统是桐庐县着力打造的数字乡村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赋能乡村发展。完成试运行后,6月25日,“民宿智脑”正式发布。
试运行期间,方祖春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数据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今年五一假期,村里头一次节假日不堵车。”其实,这全靠“民宿智脑”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村内道路被设计为单向通行,全村3个停车场的泊位数据接入系统后,实时显示在村内LED引导牌上,游客进村后可根据引导牌去就近停车场停车。“游客还可以在预定民宿时预定停车位,享受‘云停车’。”方祖春说。
如今,芦茨村内随处可见“民宿智脑——芦茨慢生活”小程序二维码。扫码之后,停车、民宿餐饮预定、线路推荐、景点讲解等服务一应俱全。“第一次来,想知道哪家的菜好吃,一看评价就清楚了。”方祖春说,这样就真正实现了“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的“智服务”。
将村内180家民宿原本孤立、分散、单一的数据全面整合,得出游客画像,分析民宿人气、分时段客流量,这是“民宿智脑”带来的最大惊喜。“没有信息留存和分析,我们多次错过针对性发展、提升民宿产业的机会。”慢生活区管委会融资部主任方向利说,“民宿智脑”有效破解了信息孤岛难题,用大数据来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助力数字乡村建设,比如将民宿入住趋势与全国平均数据进行对比,能为后续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分析显示,上海游客最多,占80%,其次是江苏和杭州主城区游客,所以,我们今年打算去这3个地方举办旅游推介会,进一步吸引游客。”
据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慧智介绍,建设“民宿智脑”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在全省属首创,今年下半年,这一模式还将在文成、奉化、桐乡等地复制推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