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沃录播助力教师开启“专递课堂”,学生从不敢举手到大胆分享创意
前言:从2020年开始,江西省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携手希沃录播开展“专递课堂”,让城区学校老师为教学点学生远程开启音乐、美术等学科课程。然而要完成远程授课,需要克服的,不仅是硬件上的困难,还有授课模式上的转变。
作为授课点的教师,黎老师携手听课端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堂精彩的美术课。她是如何完成的?一起看看。
黎倩杨梅小学美术老师
没有音美课的教学点
迎来了“专递课堂”
开展“专递课堂”前,我们团队第一次到乡村的教学点走访,发现:两个教学点只有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全部人数加起来,没有中心校或城区学校一个班的人数多。有的老师需要兼任两个主科,师资配备也严重不足。由于缺乏音体美专职教师,学生从未上过一堂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程。所幸,“专递课堂”所需的硬件设施还是准备得比较完善的,通过一体机和录播设备,相信我们有机会让教学点的孩子们,也能常态化上美术课。
第一次云上见面
孩子们都不敢举手
工作日,我在本校跟两个教学点开启了远程互动课堂。课堂里多了摄像机和一个显示屏。透过屏幕,我能看清楚远方学生的每一个小动作,而他们也能通过辅助屏看到我的样子,声音和互动延时较低,我们就犹如置身一间教室。
第一次上课,由于模式的转变,让我异常紧张。我按照原本的节奏讲解,发现屏幕里听课端的孩子们似乎有点拘束。缺少面对面的眼神交流,他们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害怕说错、怕声音不够响亮。在课上画画的时候,也放不开手脚……提问时,对面课堂常常鸦雀无声。我马上意识到:传统的上课模式,并不适合“专递课堂”。于是我向区信息中心刘小东主任请教“专递课堂”的精髓、到兄弟学校观摩学习、与两个教学点的任课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很快,我便根据学情降低课程难度。课程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主,选用丰富有趣的课程内容,慢慢地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拓宽孩子们的艺术视野。通过手机和希沃的软件,还能把作品拍照并传到屏幕,我就能示范,也能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点评。
果然,这样的教学调整后,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手多了,大家都愿意大声地分享自己的看法。在画完一个规定的作品后,孩子们还添加一些自己的创意。透过屏幕,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期待的眼神,心里满是欣慰。身为教师,最大的幸福感莫过于此。
云上教手工课
凝聚了两端老师的努力
为了拓宽孩子们的知识面,我又特别挑选了对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一节课——《染色游戏》。这是与扎染工艺非常相似的染纸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孩子们需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用仅有的艺术积累学着欣赏染纸作品的美,探索不同的折纸方法所能染成的不同效果,拓展染纸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也有一丝担心:教学容量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满的,他们的动手能力是否跟得上?材料准备是否有困难?课堂效果如何?但是,越有挑战的事情越值得去做:他们准备材料有困难,我就提前备足材料想办法送过去;通过多次和两位听课堂老师沟通交流,确定好需要提前做教学铺垫的内容;和听课端两位老师打配合,让他们在课堂的操作环节辅助我,以还原教学现场……
终于,这堂课顺利地完成了。那天恰巧郑旭东教授带领团队到我区开展“专递课堂”的实地调研,与教学点的老师一起,也参与到了我们的课堂当中,陪伴孩子们学习折纸、感受染色的乐趣。也许那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中,就藏着孩子们的梦想。
线下见面,孩子们说:
“老师,我认识你”
一个学期很快就结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孩子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踊跃表现,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当第二次走访来到听课端教室,站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一眼就认出了我们:“老师,我认识你,你是电视里给我们上美术课的那个老师!”纯真的眼神里满是兴奋,他们争先恐后地分享着自己的收获和快乐。那一刻,我们的距离近了,心都是暖的。一个学期下来,“专递课堂”给我带来的启发是:主讲老师和辅助老师在配合中,基于各自的教学特色,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和智慧的碰撞,让更多的老师迅速成长起来。同时,借助更多先进的科技,让“专递课堂”辐射到更多区域,为更多的农村孩子打开一扇窗,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为他们点燃艺术梦想。
教师介绍:
黎倩,任教10余年,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任赣州市杨梅小学美术教师,同时也是“专递课堂”授课老师。其2018年论文《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在国家级优秀刊物《理论研究》中发表;2021年在区小学美术优秀课例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任教期间指导多名学生荣获区域书画比赛大奖。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