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千年前东吴名将吕蒙的名言形容如今的苏州再贴切不过。
苏州,现在早已不只是风景秀丽的水乡、也不只是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冉冉升起的智能网联新城。而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海格客车,也不能再以传统客车制造企业的眼光来看待。如今的海格,用“开放的智能网联运载方案供应商”来形容它或许更贴切一些。
在绿荫渐浓的春夏之交,记者与苏州金龙海格客车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李春,以及海格客车智能网联工程师司炎鑫进行了交流探讨。
紧抓时代脉搏
开放的海格编织智能之网
还记得十余年前,见到第一部智能手机时你是什么感觉吗?还记得自动驾驶话题是何时火起来的吗?
这一系列变化背后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号由2G到3G再到4G,并向着5G不断升级、铺开的历程。这期间不止每个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每一家企业也都在或主动或被动的寻找着自己新的位置,而海格客车正是主动求变的那个。
2008年,3G网络的推广提上日程,网联化成为汽车圈的热门话题,海格客车也在酝酿着一个全新的产品。
2010年,海格推出G-BOS智慧运营系统。它能对车辆运行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展现出行车过程,便于发现并纠正驾驶员的不规范驾驶行为,从而减少安全隐患并大幅降低行车油耗,帮助客运公司解决车辆运营管理的难题。此举开创了商用车企业“触网”先河,由此2010年被称为商用车车联网元年。
“我们想做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止是海格用,其他企业也可以用。”李春告诉记者。2011年,海格的G-BOS部门独立,成立了上海创程车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创程)。“这样G-BOS系统就可以更好地面向全行业来服务。”他说,到2014年,G-BOS系统已被1800多家客运企业使用,装车量达4万辆。
也是这一年,通信技术再次升级,手机屏幕上的字符从“3G”换成了“4G”,海格客车也向着新的目标进发——从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入手,自主研发线控底盘。“线控底盘的关键就是做好控制系统,即驱动、制动和转向。”司炎鑫告诉记者。自此之后,海格开始在智能网联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2014年,发布第一代智能网联客车海格E系。2016年,推出L3级自动驾驶客车。2017年,发布大数据智慧客车海格海悦。2018年,海格8米无人驾驶客车获得江苏省首批无人驾驶路测牌照。2019年,发布L4级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微巴深蓝,同年,深蓝实现编队行驶。司炎鑫介绍道:“一辆车的自动驾驶重点要做好车与路的互联,而多车的编队行驶意味着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乃至车与人的互联,因此未来要真正实现车与万物互联(V2X),编队行驶是个很好的切入点。”2019年,在“重庆i-VISTA自动驾驶汽车挑战赛”上,海格自动驾驶车深蓝获得多项大奖。2020年,在“CAB-C全国自动驾驶客车营运能力挑战赛”上,海格智能网联新能源公交蔚蓝Azure系列客车获得多个奖项。
在回顾了这一系列成绩后,李春强调,技术最终是要服务于人,并非为了技术而技术。海格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初衷是,如何帮助提升交通安全水平和车辆出行效率、降低碳排放?如何为未来的公共交通提供合适的产品和运营模式?
“海格坚持‘三性两化一生态’的发展主线,即可靠性、经济性、舒适性,智能网联化、电动化,以及技术生态系统。”李春介绍,“我们秉持开放合作理念,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科技公司等共建智能网联的技术生态系统。”
例如,2019年,海格与中国汽研合作建立研发试验中心,耗资2亿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试验中心已于2020年投入运营,同样也是面向行业的。”李春告诉记者。同年,海格还与中国移动合作,在厂区内实现5G信号全覆盖,搭建了基于5G的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研发与测试平台。不仅如此,海格还牵头制定或参与制定了多个商用车智能网联技术方面的国家、行业标准。
“可以在整车方面与我们合作,也可以在技术方面与我们合作。海格意在打造开放的智能网联技术平台,不论哪一种合作模式,我们都不排斥。”李春强调。
依托苏州市的布局
重点发力3类智能网联车场景
当然,在海格向着智能网联运载方案供应商方向发展的道路上,也离不开苏州市的整体规划与支持。
记者了解到,苏州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车联网先导区,形成国际一流、可复用、可持续发展、可推广商用的城市级车联网建设体系,重点建设“三区一走廊”,即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常熟及其通道。
2020年7月,“苏州5G车联网城市级验证与应用”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5G新基建车路协同项目。该项目包含“三区”在内的5G智能网联道路224.75公里,支持千万级数据并发,将实现20万以上的接入用户及150个车联网应用场景。李春告诉记者:“三区一走廊有多种典型类型的道路环境,除城市道路环境外,还有智能网联车辆的很多运营场景,例如,从常熟到相城有高速公路,从相城到工业园区有隧道。”
同时,现在作为京沪高铁线上重要节点的苏州北站,很快会升级为一个更大的枢纽站。预计“通苏嘉甬城际高铁”开通后,苏州将实现由“节点”到“枢纽”的战略性转变。此外,2023年,世界智能交通大会将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
记者了解到,苏州近年来特别重视发展人工智能、数字产业,仅在工业园区就有华为设立的“四总部”,博世、安波福等行业头部企业也在此设有分部。在智能网联与智能交通产业链齐全、科技氛围浓厚、地方支持给力的背景下,海格重点发力3类智能网联解决方案。
第一类是无人驾驶公交车。随着城市的发展,公交车运营也遇到了新的问题。比如,若运行大公交车,非高峰期常常空跑,运力白白浪费,若运行小公交车,高峰期时运力又不够,不论是公交公司还是乘客都不满意。“未来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小车列队行驶。把一个大车换成2-3个小车,平时每班次发一辆车,高峰时列队行驶。队列的第一辆车可以有驾驶员,也可以是全无人驾驶的队列,这根据具体场景要求来设置就行。”李春说。
“公交车具有率先实现智能网联的优势,一方面,线路固定、有公交专用道,方便建设完备的路测设施,另一方面,车速基本在40km/h以内,安全性高。”他解释道。
第二类是无人售货/物流车。“现在的无人售货是人找车,以后将变成车找人。”李春为记者勾勒出几种使用情况,比如,路遇大雨,打开手机APP让售卖车自动开到人面前来送伞。或者,朋友相聚临时起意想玩个剧本杀、想喝肥宅快乐水、想吃瓜子薯片,也可以叫售卖车送过来。“未来可能会把超市都颠覆了。”
物流小车方面,比如,以后快递员在小区门口把包裹放进物流小车里,业主在自己方便的时候,把物流小车叫到自己单元门口来,如果有电梯的话,小车也可以直接送到家门口。这样减轻快递员工作压力,也方便业主安排收快递的时间。甚至还可以延展,李春讲到“比如无人小车上装个垃圾桶,行人手上有垃圾要扔,附近却没有垃圾桶,他就可以让垃圾桶自动开过来。”
第三类是无人清扫车。他说:“海格要做的并不是在公路上的大型清扫车,我们要做的是公园或园区内用的。清扫和安防功能放在一起,小车一边扫地一边巡逻,两全其美。”得益于苏州市的布局,实际上,记者在相城区已经看到了随叫随到的无人售卖小车。
如今,智能网联车与路的建设迅速开展,尤其在5G信息网络的加持下,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云平台的构建也提上日程,距离李春所描绘的这3类智能网联汽车场景的实现也越来越近。
自研算法抢占市场
发挥整车企业在“执行层”的优势
不论是过去的成绩,还是未来构想的实现,都离不开技术积累以及工作人员的真抓实干。据介绍,海格技术中心包括“两部两所”,即车身部、底盘部、新能源研究所和智能网联研究所。
在智能网联研究所,海格4名博士带队的研发团队持续进行体系架构、环境感知、定位导航、规划控制、运动控制、云控平台、系统测试、算法仿真等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已获得智能客车相关专利70余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十余项,大都是无人驾驶领域的核心技术。
海格作为一家整车企业在智能网联算法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去研究,为什么要这样做?李春表示,首先,掌握智能网联算法的目的是服务于人。如果整车企业自己不掌握核心算法能力,未来的服务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也会受制于人,缺乏主动性。第二,掌握了智能网联核心技术,市场会越做越宽。“我们在研发制造的过程中发现,这是一个跨行业的产业,它不仅涉及车、路,还涉及到通讯,未来甚至整个大交通产业都能涉及到。这里蕴藏的市场机遇很大。”他强调。
而在算法之外,海格还有着另一份自信。“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技术最终要落地,就要做好执行,而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李春指出。
算法最终要落到车上,车对指令执行的延时有多少,准确率有多少?对车来说,如果算法指挥车转1度,它却转了1.5度,那车就跑偏了。如果说算法相当于大脑,那么线控底盘就相当于人的腿脚,大脑让人往东走,他手脚不听话往西走,就永远到不了目的地。因此,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就是做好线控底盘。恰好,海格在线控底盘领域有很好的积淀。“让车怎样去听命令,并准确无误地执行,这是我们重点做的一个工作,也是我们跟互联网公司不一样的地方。”李春告诉记者。
此外,整车企业担负着给运营商提供更好用的产品的责任。就像销售传统客车一样,如果车出了问题,客户不会说是整车厂用的某个零部件不好,而会说就是车不好。到无人驾驶时代也是同样的逻辑,各种技术融合的责任还是在整车企业。
“无人驾驶的实现需要各方合力,而最后把各方技术融合在一起,让车顺畅运行,这个责任还是会落在整车层面,因为最终是通过车的行驶,才能实现无人驾驶车辆的运营。”李春表示,作为整车企业,更有动力去整合好互联网技术供应商在决策方面的技术,做好软硬件的衔接。
采访期间,记者亲身体验了海格厂区内的智能网联测试区。那时正值午餐时间,记者乘坐的无人驾驶小巴深蓝,有效避开厂区内熙熙攘攘的人流,驶入无人驾驶测试路段。
一辆轮廓圆润、无明显头尾区别的无人驾驶小巴在道路上徐徐前进,而车上的乘客们正放松的探讨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还需攻克的难点——如何保证车辆之间的通讯万无一失、如何保障车辆的控制精度、如何不断缩小执行时延……
正如李春强调的:“海格的思路一直是开放的,海格在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也要博采众长。”在智能网联汽车研究的漫漫长路上,海格将以新的身份、开放的态度去迎接挑战。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