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牙医:专访青上矫正齿科吴碧蓉
她是老师口中肯吃苦、能钻研的“好苗子”,是同事和学员眼里技术精湛、要求严格的“大咖”,也是患者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吴麻麻”,这些形形色色的称谓统一在一个人身上,成了青上矫正齿科的正畸医生——吴碧蓉。
吴碧蓉个人简介
华西医科大学口腔正畸学硕士;拥有世界正畸联盟(WFO)正畸专科会员、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COS)会员、美国Invisalign隐适美首批认证医师等多项认证;从事专业正畸近20年,累计齿科矫正逾2000例,在《口腔正畸学》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可配吴碧蓉较正式的图片,将简介上的文字融进图里)
牙医不仅是技术,更是种艺术
本硕均就读于国内顶尖口腔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吴碧蓉医生,在面对大家的学历崇拜时,总是不以为意,“也许是一路上来身边人都很优秀的原因,我从来不觉得自己的履历有多么光鲜,反而觉得自己需要更多努力“,她这样说道。
在华西,吴碧蓉医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深厚的知识储备和精湛的手上功夫,更多的是一名医者对患者的仁心和同理心。
读研期间,吴碧蓉医生的导师乔鞠教授曾说过这样一番话,让她铭记至今:做牙医,眼里不能只看见牙齿,要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位对生活有更高追求的“人”。为了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处境,相信“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吴医生也进行了牙齿矫正:原来刚上牙套时,咬东西牙齿会酸痛,吃不了太硬的食物;吃好后托槽上嵌的食物还能再嚼半小时,堪比“牛反刍”;托槽掉了、弓丝断了各种意外情况总是让人措手不及......有了这样的切身体会,吴碧蓉医生更加明白,唯有让自己更专业,才能让“牙套星人”们更舒适。
为了能够学习更多牙科的前沿知识,吴碧蓉医生在硕士毕业后还曾前往牙科医学教育体系更为完善的欧美国家进修学习,在美国和加拿大都留下了她研学奋斗的足迹。
(可配上在华西、美国进修时合影)
学校可毕业,学习不可毕业
现在,吴碧蓉医生的一周,基本有三天在出诊,剩下的时候会用来对病历分析和归纳、与同业交流经验、在隐适美做培训等,忙碌而充实。
同时,随着国民口腔健康意识的提升,面对越来越多样、广泛的患者群体,吴碧蓉医生还会常常向徐达医生、蓝露芳医生这些儿童专科牙医和牙周科医生等细分领域的专业朋友们取经,闲暇时还要啃些美学、心理学的内容来确保自己能够跟上时代的变化,带给患者更好的医疗体验。
(可配上诊所旁忙碌的身影、和同业互相交流、以及在隐适美授课的截图)
吴碧蓉医生提到,有不少人“怕看牙”,尤其是些小患者。摆在牙医面前的难题,就是怎样改变他们的“讳疾忌医”的心态、同时把“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传递给他们,呼吁他们爱牙。因此,她非常乐意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的现场义诊,帮助人们直观了解到牙齿存在的问题。
(可配920时的活动图片)
在青上,坚持做有温度的牙医
在青上,吴碧蓉医生找到了志趣相投的“圈内好友”,不仅了解到了业界领先的矫治理念与技术,更在这里与许多患者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正畸属于一个磨性子的活儿,一位患者的牙齿矫正短则半年、长达两年甚至三年,有不少患者在开始矫正还比吴碧蓉医生矮半头,“牙套毕业”时吴碧蓉医生已经需要仰起头来和他们聊天了!在这个过程中,吴碧蓉医生表示,自己与患者们不仅仅是医患关系,更多是朋友般的相处。累到虚脱、嗓子冒烟时,往往是他们给予自己“续航”的动力:宝藏女孩李依庭灿烂的笑容、1米9长到2米1的“矫正小鲜肉”、小天使捎来的甜到心都化了的草莓……吴碧蓉医生治好他们的是牙齿,他们则治愈了她内心那一片最柔软的角落。
(可配上与他们的温馨合影,以组图形式呈现)
还有件事让吴碧蓉医生记忆犹新。9年前有个小男孩,那时他刚换牙、牙齿参差不齐,来到青上吴碧蓉医生这里做矫正。吴碧蓉医生看他怯怯的不敢上牙椅,便不和他说牙齿的事,聊了会校园和篮球,放松下来后,他便不再畏惧面前这个穿白大褂的阿姨了,顺利地进行了诊疗。高考结束后他特意跑来和吴碧蓉医生说,要和她一样,做一位令人信赖的医生,那时他的眼里亮闪闪的。后来,他果真成为了首都医科大学的“医学僧”,学业表现优异。
这件事带给吴碧蓉医生的不仅仅是感动与欣慰,也让她对在培训之外如何传承医学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思索。
雏凤清于老凤声,新竹高于旧竹枝,她期盼一代又一代的牙医们能将这份精诚之心延续下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