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要闻 产经 房产 金融 银行 基金 保险 数码 智能 汽车 娱乐 时尚 生活 健康

陈天桥捐赠中国精神卫生领域5000万元,支持中国科研没有上限

2021-08-30 09:25:53 来源:钥城网
分享: 微信 微博

日前,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TCCI)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签约成立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实验室,关注如何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针对人群行为和症状的大数据,来推进全民精神健康。

在全球范围内,私人大手笔慈善捐赠用于疾病研究治疗的屡屡出现,但是多数出现在癌症等绝症研究领域。在精神疾病领域治疗,这样的大手笔捐赠非常少见。因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教授特别感谢陈天桥夫妇对精神疾病和精神健康一直以来的重视和支持。

“虽然目前计划捐赠5000万元到实验室,以及投入5亿元人民作为首期资金支持中国脑科学研究,但对我来说支持中国科研并没有上限。” TCCI创始人陈天桥表示,“只要有好的项目,我们会尽快地投入,持续地支持,希望早一点把钱用出去。”

陈天桥:对精神疾病的痛苦感同身受

 

 

“我一直有个‘野心’,希望通过大脑的基础研究,把精神疾病的根源和本质搞清楚。”陈天桥说。

2004年,31岁的陈天桥就成为了中国内地首富,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然而,精神疾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我不敢坐飞机,虽然很理智地知道,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是就是无法克服这种恐惧。“陈天桥说,在高铁开通之前,他从上海去北京出差,宁愿坐10多个小时的火车,也不愿意乘飞机。

随着工作越来越忙,症状加剧,发作起来呼吸困难、心悸、胸痛,以及有濒死感。陈天桥说,当时一直以为心脏有问题,去医院检查了多次,医生说心脏没毛病。后来才知道,自己得了惊恐症,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

“最严重的时候,大概有3个月,每天傍晚看到夕阳下山,就觉得这是自己活在世界上的最后一天,最后一次看到夕阳。”陈天桥坦言,这是一段非常痛苦、刻骨铭心的经历。为此,他选择在最辉煌的时候急流勇退,离开了互联网经营一线,花了好几年时间,到海外休养、治疗,终于有了很大的好转。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并不讳言这一段经历,也坦言这种切身感受,是推动自己特别关注精神健康的重要原因。他说:“在中国,我决心重点资助医院,开展脑疾病的转化研究,就是希望它能在较短时间里出实实在在的成果,让中国患者受益。”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李春波教授长期从事惊恐障碍等精神疾病的研究,他认为,陈天桥正视自身精神疾病,积极接受治疗,作为知名公众人物勇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疗愈的经历,实属难能可贵的贡献。李春波谈到,精神疾病的病耻感,常导致病家不愿意面对疾病,不愿意接受或不配合治疗,是精神疾患康复领域的一座大山。“陈天桥分享的亲身经历说明,精神疾病如果及早得到专业和系统的治疗,相当数量是可以治愈或者有效缓解的。”

宛平南路600号,从敬而远之到门庭若市

 

 

陈天桥介绍,TCCI第一个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实验室,落地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核心的宛平南路600号院区内,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方便医生、科学家开展精神疾病类的转化研究。

宛平南路600号,看上去只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地址,但是因为这是上海乃至中国最大的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所在地,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在上海人之前的心目中,这是一个让人敬而远之的地址。”长期从事健康媒体工作的一位记者回忆说,小时候,小伙伴会讽刺做了蠢事的同伴说,把他关到宛平南路600号里。许多人把这里与疯人院划等号,能绕着走就绕着走。

这些年来,大家对宛平南路600号的看法在逐渐变化。许多人开始把这里称为心理疗伤胜地、永远的精神家园,甚至在电商网站上出现了多款自制的宛平南路600号的T恤、文化衫。

这背后,反映了精神疾病日益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大问题,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世卫组织报告显示,全球精神障碍患者超过10亿,每40秒钟就有一人因为精神疾病而自杀,而新冠疫情更使这种状况雪上加霜。目前全球大约有3.5亿人患抑郁症,但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疗。

精神健康任重道远,人工智能雪中送炭

 

 

“我见了300多个国际神经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后,发现整个大脑太复杂了,想通过基础研究的突破,完全弄清楚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并进行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陈天桥指出,“这并不等于我们就只能干等,蓬勃兴起的人工智能给了我新的勇气。“

陈天桥说,目前精神科医生一般通过察言观色、面谈或量表评估等方法来诊断或评估疾病,会有很多主观因素。实验室希望研究出一个客观的人工智能模型,达到顶级医生的诊断水平,进一步可以针对病人开展个性化的数字治疗。合作组建的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实验室的重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精神健康评估、精神疾病精准诊断和数字疗法。

上海交通大学清源研究院吕宝粮教授、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院李卫东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研究中心方贻儒教授等专家,都表示很看好人工智能与精神健康的结合的广阔前景。据介绍,目前已有一些中小规模的研究正在开展,如建立了精神疾病全息检查室,不仅有量表评估和认知评估,还有语音、微表情、眼动、步态等全息信息的采集和评估,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疾病模型,不同疾病的模型经过验证之后,可以转化成临床的早期诊断工具,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的诊断。一项人工智能心理治疗机器人辅助治疗焦虑的研究也已经展开,预计入组700例患者。

“现在太多的资本都投入在研究人工智能如何实现汽车自动驾驶这些‘赚钱’的产业,”陈天桥表示,“汽车能自动驾驶当然好,但是早几年还是晚几年实现,没有那么大区别。但如果能早几年对精神健康的提升有突破,将使千千万万人获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文章

中国

支持

中国科

热门文章

热点排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