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落户意愿调查:上海成毕业两年内人群落户首选,成渝双圈更宜居
近期,幸福里研究院发布了《“新青年”落户意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在线调研、定向访谈等多种方式,洞察年龄20-35岁之间的城市“新市民”和潜在青年落户群体的购房需求、城市落户选择。
报告显示,一线城市仍是“新青年”落户热门目的地,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成都、重庆、长沙等城市因购房难度相较低和生活宜居便利,位列宜居城市前三名,整体来看,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力“崛起”渐成趋势。购房需求方面,九成受访者表示落户后会有购房需求,房价、收入和工作稳定性是影响购房意愿的主要因素。
幸福里研究院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推进,能否“抢夺”更多高素质年轻人口会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预计未来人口向大城市和都市圈集中的趋势会继续,但各级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会呈现分化的态势。
理想的目标:京沪仍有强大吸引力,但落户压力大
幸福里研究院的数据表明,一线城市仍然是“新青年”的主要选择。在调研中,北京以20.4%的比率占据第一,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分别排名2-5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即将毕业/毕业两年以内的新青年和其他群体的选择有所差别。在这一群体中,目标落户TOP5城市的排序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上海超越北京成为第一位的选择,选择占比达到24.4%。
为何上海在年轻人之中出现了“弯道超车”的现象?幸福里研究院调研后认为,在拥有相似的城市发展水平、就业机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上海凭借比北京更低一些的落户门槛,获得了更多新青年的青睐。
2019年,上海开放了清华、北大毕业生落户门槛;2020年9月,上海发布《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将“落户福利”扩大到在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同年11月底,上海颁布了留学生落户新政,留学生群体落户更为快捷;2021年,上海更是优化了硕士学历的人才引进政策,把“满二”变成了“满一年”即可落户。
反观北京的人才政策,则显得“姗姗来迟”。2021年7月5日,北京才发布《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提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本科及以上(7所世界前200高校)、“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走计划单列渠道,符合一定条件可办理落户。而广州、深圳则一改之前“来了就是广州人、深圳人”的态度,开始逐渐收紧对于人才的判定标准。
整体来看,一线城市一直以来在户籍管理上较为严格,且大城市住房供给量偏少、房价偏高、租赁市场结构不合理等客观问题,也成为了新青年落户的“拦路虎”。
在选择购房压力最大的三个城市时,受调查者的选择非常集中——北京被近39.9%的人认为是购房压力最大的城市,其次是上海、深圳,三个城市集中了95%的选择。可以看出,高昂的房价,以及各城市“满五”才能购房的政策,也是让年轻人“亚历山大”。
幸福里研究院分析师认为,虽然对于新青年而言,理想落户目标仍然是北上深,但是各城市的人才政策、落户门槛对青年群体落户决策影响也很大,出台了更快捷的人才落户政策和人才引进方式的城市,会吸引新青年转移目标。
现实的选择:新一线崛起,成渝双圈更宜居
幸福里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比起一线城市,杭州、成都、长沙、重庆、天津等城市关注度明显提升。新青年理想落户城市为新一线城市的占比达32.8%,而即将毕业和毕业两年内的新青年群体这一比例为34.6%,略有上升,可见新一线人才吸引力“崛起”渐成趋势。
“生活和购房成本适宜的三个城市”中,成都、长沙、重庆、杭州和广州位列前茅。与幸福里研究院之前的新青年购房难度评估结果近似,成都、长沙、重庆属于购房难度较小的新一线城市。
成渝双圈作为一个整体,成为近几年新青年的“新宠”: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受调查者选择了成都,11%的用户选择了重庆,为何成渝双圈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再到“成渝双城经济圈”,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又一次把成都和重庆推到合作共赢的新起点。
国家战略对区域发展产生了明显的驱动力:根据公开数据,2021年,成都25-34岁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29.1%,重庆市占34.8%,而全国的这一比例是25.3%,都远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这也充分说明了成渝双圈对新青年的吸引力。
同时,据两地教育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重庆市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选择在重庆就业的人数占比为66.24%,四川省高校毕业生省内就业的比例则为75.1%。
幸福里研究院认为,新青年群体将目光离开北上深,购房压力陡然变小,选择也就多样。相比其他城市而言,一线城市虽然能够提高更丰厚的收入,但是人才竞争比较激烈,落户条件严格,对于青年群体的落户购房还是很有挑战,而相对而言,新一线城市房价便宜、工作轻松,从而更受新青年的欢迎。
九成人落户后有购房需求,房价收入比成决定性因素
幸福里研究院调研了新青年在落户后的购房意愿,对于“落户后考虑买房吗?”这一问题,90%以上的受调查者选择了“会考虑买房”。
而在影响新青年购房意愿的因素中,排名前三位的是:收入水平(占比23.2%)、房价水平(占比21.8%),和工作前景(占比17.0%)。这些因素都是和当地房价、收入强相关。
首付能力(占比12.3%)、婚恋状况(占比11.2%)是影响购房意愿的第四和第五位因素,这两个因素和购房群体的家庭状况有关联。相比之下,家庭能够支撑首付,以及处在备婚或者备孕状态的新青年群体购房意愿会更强烈。
房价趋势、落户补贴处于最后两位(分别占比9.3%和4.8%)。这也从侧面说明,新青年群体住房需求的“刚性”,房价是否下降,是否有落户补贴,对于购房意愿影响较小。
在购房能力方面,以自身目前家庭收入的情况,需要4-6年买房的人群占比50.9%;1-3年能够买房的人群占16.4%;7-9年买房的人群,占比20.9%。从年限上看,目标城市较高的房价收入比仍然会给新青年落户定居带来不小压力。
结语:新青年落户选择空间增多,政策支持及住房保障更能吸引人才
从幸福里研究院的调研结果来看,新青年群体在一线城市落户购房的挑战比较大,而选择其他城市生活,购房压力会比较小。随着各地人才政策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发展,城市也持续为新青年群体提供更宽松的居住条件。
幸福里研究院认为,选择在哪个类型城市落户,并无好坏优劣之分。更重要的是,密切注意各大城市的人才和住房保障政策,利用好自己的各项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理想生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