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要闻 产经 房产 金融 银行 基金 保险 数码 智能 汽车 娱乐 时尚 生活 健康

北京大学举办庆祝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活动暨首部观察型行医纪录片《心外纪事》交流会

2021-08-18 12:15:19 来源:钥城网
分享: 微信 微博

如果一台择期手术有20%的机率会失败,作为病人,你是否会全身心的将自己的安危托付给你的医生?如果一台手术仅有八成的成功率,作为医生,你是否还有勇气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去挑战完成?都说面对疾病这个敌人,医生和病人的目标是一致的,但究竟怎样配合才可以达到最好效果?

对于这些每位病人和医生都可能会面对的问题,一部名为《心外纪事》的医学纪录片进行了解答。

8月15日,为庆祝即将到来的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同心共筑 医者担当”主题活动暨北京大学首部观察型行医纪录片《心外纪事》交流会在京举行。

纪录片《心外纪事》是在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白衣天使守护基金支持下,由北大医学部隆重推出的。作为一部“高危病例治疗全纪录”的纪录长片,该片真实完整纪录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面对一例高危手术病例,医生群体如何从患者立场出发,充分讨论并勇于挑战高难度手术、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片中大量细节真实感人,温暖而开放的故事表达,生动传递出医者担当、医患信任背后丰富的深意。此片将于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当天在腾讯视频和哔哩哔哩网站推出。

来自国家卫健委、中国医师协会和北大医学部的部分领导和医生参加了交流会,并就纪录片主题、价值和“医者担当”话题,与纪录片主创、专家进行了讨论。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表示,长期以来,北医人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医者的苍生大爱与济世情怀,成为北医持久的精神动力。“厚道”二字作为北医品格已经融入北医人的血液,成为北医人的精神烙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北大医学人更应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在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砥砺奋进,不断前行。《心外纪事》这部纪录片,作为北京大学首部观察型行医纪录片,以小见大地呈现了医务工作中最真实的一面,让社会大众看到医患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真情实感,是一部客观且有深度的纪录片。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在交流会上发言。

纪录片主创代表杨丽介绍了创作情况与感悟。杨丽介绍说,《心外纪事》的拍摄采用的是纯纪实跟随式的拍摄,因而捕捉到了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正是通过这样“真实”的行医纪录,这部纪录片可以让更多的人真切地感受到“医者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感受到“医患间和谐共进的情感”,从而,在医学本身与社会大众认知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在医者初心与患者信任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也可以在医学教育与医学实践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纪录片主创代表杨丽在交流会上发言。

纪录片主人公代表北医三院心外科主任凌云鹏分享说:“心外科经常要面对一些非常危重的病例。即便外科医生技术高超、外科团队全力以赴,但也会有患者在手术中失去生命。最严重的后果,医生会面对患者家属质疑,会面对医院指控,管理部门的评估和审核。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多少医生会操持这样高风险的手术?答案是大家请放心,一定会有的,而且很多,这就是我们的医者担当,是医生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

纪录片主人公代表北医三院心外科主任凌云鹏在交流会上发言。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一方高度评价了这部片子,他说,一般的医学纪录片追求一种调子叫浓烈刚强,但是这个片子更多是追求一种柔中见刚,娓娓道来,润物无声。作为一种观察型行医纪录,这个片子的调子更加从容,寓意更加深沉,因而更加质朴可亲,更加贴临床生活、贴真实、更加走心灵。行医纪录,本质上是通过拍摄北医人各大医院的临床故事,彰显出北医特有的厚道品质,技术人文双轨并进,智慧德慧比翼齐飞。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一方在交流会上发言。

医师代表们也纷纷发表观影感受,表达纪录片带给一线医师们更多的思考,在未来要让临床工作更有温度和担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生李建表示:“医学是人学,医学需要温度。如果我们每一位医生都能像纪录片中凌云鹏主任在处理病例的表现,把一个冰冷的甚至是残酷的过程加加温,主刀医生能够表现出时时刻刻以病人利益为中心,为病人着想,勇于担当,敢于奉献,我们和病人家属一起挑战,共闯难关,我想病人和家属一定会反馈给他们温度,一定会获得更多病人的信赖、信任和温度,而这种温度又是医生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勇于担当的力量源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生李建在交流会上发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安友仲认为,纪录片体现出“真”和“实”二字,“真”就是本原地反映了我们医生群体的工作;“实”则更进一步:触及到对医学本质的认识,引人深思。纪录片中展现的厚-道、纯-粹,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缩影与追求。厚,不仅是敦厚,更是敬畏、是崇尚。道乃是医学的本质:安慰、帮助及治愈。纯,就是不夹带私心,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权衡利弊作出取舍,要敢于负责,能够帮助别人。粹,则是精华与极致,博识雅趣,医生也要有高雅的情趣和爱好,才能更好地了解人、帮助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安友仲在交流会上发言。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生薛侃认为,治病救人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正如纪录片中所呈现的一样,它充满了人文的气息,是术前谈话中的鼓励与信任,是回家路上对病人的牵挂,是手术成功时疲惫中带着的微笑。每一个严肃认真的背后都是认真的情感,每一次朴素的沟通都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执着。选择成为北医人就选择了奉献,厚道早已融入了每个北医人的血液,必将代代传承。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生薛侃在交流会上发言。

北京大学名誉校董、北大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深圳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大学白衣天使守护基金发起人厉伟表示,在这个纪录片里,我们看到在每一个看似常的日子里,医者都在坚定地守护着我们的健康,成为人民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种贯穿在凡岁月里的伟大更应该被看到,更应该得到理解。北京大学白衣天使守护基金将不仅仅局限于为医护人员提供慰问支持,还将致力于支持宣传医学人文精神,前瞻地为医务人员提供身心双重守护。

北京大学名誉校董、北京大学白衣天使守护基金发起人厉伟在交流会上发言。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杨民表示,医务工作者是维护人民健康的中坚力量,是实施健康中国的重要资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全国最高医学学府之一,北医为医学发展和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做出了重要的突出贡献。纪录片《心外纪事》做为一个良好开端,“让我们相信,在未来能够看到更多更好的行医纪录片,展现中国医师风貌,推进社会医患和谐,让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高贵的操守可感可知、可亲可敬、可学可为。”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杨民在交流会上发言。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表示,在北大医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北大医学人将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公共卫生管理专家,其中不仅有享誉国内外的名医大家、引领学科发展的院士,也有长期耕耘在临床医疗一线的专家,还有奉献基层、支援边疆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们。纪录片《心外纪事》表达了医务工作者面对患者“命相托”之下,应该有的初心选择和责任担当,相信它的发行,对增进医患互信,促进医患和谐将起到积极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在交流会上发言。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系主任韩启德院士最后作总结发言,当下要改善医患关系,需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通过改革使得医疗服务结构矛盾得到缓解,让更多病人到基层就医,享受更好的全科医疗服务。要坚持正确的医学技术发展方向,把我们主要的投入、主要的精力用于适合的技术,发展对公众健康最大效率、最正面的技术,还要健全保护医护人员的法制法规。另外还有三个方面要加强:要做到提高医护人员人文素养,弘扬医者仁心,坚守行业规则与职业道德;要加强医学科学传播,提高民众健康素养,医者也要更多更好地投入到医学传播工作中去;要促进医患相互了解,健康中国要同行,必须要同心,同心的基础就是医患间增进了解。这次北医推出的《心外纪事》纪录片,及今后更多的纪录片,正是要促进病人、公众与医者之间的相互了解。这样的作品如果做得好,将有助于促进医患关系逐渐走上正轨、越来越和谐,也能够为保障广大公众健康、为健康中国的实施做出一定的贡献。

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系主任韩启德院士在交流会上作总结发言。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北京大学白衣天使行医纪录计划”启动。未来北医将继续挖掘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典型案例,将更多真实动人的北大医学故事,以纪录片的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传递医者厚道的北医精神。同时,希望通过此类纪录片,更多拉公众与医生的距离,增进医患了解互信,有效促进医患和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大医学在党的百年历史中,始终与党同心、与党同行、为党拼搏,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建设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贡献力量。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全体北大医学人将继续努力、开拓创新,为健康中国建设谱写新篇章,努力开创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文章

纪录片

行医

观察型

热门文章

热点排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