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翼三孵化四指导五片区”北太平庄街道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助力探索基层社区治理新模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心,建设社区治理共同体尤为关键。在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打造过程中,政策赋能、专业增能、组织协同和智能联动成为其中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更多地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的联动和协同作用。
为贯彻落实党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和“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政策要求和精神,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根据海淀区相关工作要求,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引入专业运营机构,成立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对街道32个社区进行“片区化”分类管理,整合街道社工站和孵化资源,按照“打造人才孵化、项目孵化和组织孵化”三位一体的孵化体系,为社区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等开展理论知识、服务技巧、项目执行和专业理念四个社区治理领域的指导,逐步形成了具有街道特色的“一体两翼三孵化四指导五片区”孵化基地建设和社区治理共同体打造模式。
一、一体两翼,完善资源双向化配置
北太平庄街道孵化基地位于志强北园4号楼平房,建筑外墙正面悬挂“北太平庄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北太平庄街道专业社会工作站”两块牌。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孵化基地引入东篱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充分利用社会工作项目服务体系、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和基地内外资源占有情况,针对街道社工站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和社区社会组,从服务理念、项目开展、实务技巧等维度开展孵化指导和专业支持服务,并与街道社工站点建设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基层社区人才队伍和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建设工作,进而完善平台资源的“双向化配置”,在基础上打造基层社区治理的一体化专业服务平台。
二、三位一体,开展重点性孵化工作
经过前期细致的调研和分析,北太平庄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全面、系统、精准地对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存量进行了摸底,对各社区的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情况、组织现状和类型数量有了整体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五个片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和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召开了工作交流会,明确了孵化基地的重点工作及目标,即“整合多元化的培育孵化资源,打造‘人才孵化、项目孵化、组织孵化’三位一体的孵化培育体系”。通过定期的培训、实训和交流等服务,提升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的自身孵化培育和规范性建设,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的内部人才支持体系,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在项目开展中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三、四类指导,综合提升组织的能力
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工作是一个综合的服务系统,一个新组织的形成通常需要经历“孵化-出壳-后续服务”三个阶段,除了组织的必备孵化工作,还要为组织提供一个社区参与性的项目平台,在组织参与的过程中给予组织陪伴式、持续性督导和支持。北太平庄街道在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项目实训的过程中,不仅注重社区服务相关知识、活动开展技巧和项目优化指导等基本性的督导,还注重对组织的服务理念引导,倡导组织开展具有“社工元素”的项目服务,从而综合提升组织的服务能力。
四、五个片区,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
北太平庄街道目前有32个社区,328个社区社会组织,每个社区已有的社区社会组织大多是根据居民的兴趣爱好和服务意愿成立的,在社区社工的支持下,由“居民兴趣类社团”成功备案成为了“社区社会组织”。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和专业引导工作,各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程度不一,需要进行规范性提升和治理参与引导工作。北太平庄街道孵化基地经过前期引导和组织,以项目的形式为组织提供参与服务,通过按照各社区的地理位置、社区社会组织类型、数量等因素将32个社区划分成5个片区,对5个片区的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进行交流指导,并针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项目优化,实现街道‘孵化基地-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的有效管理,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当前,汇聚社区多方资源和力量,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是打造作为创新基层社区治理的有效实践,能够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服务,促进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现。北太平庄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一体两翼三孵化四指导五片区”的助力基层社区治理探索模式,在资源共享、服务供给、项目开展、专业引领、组织孵化等诸多方面实现了“一体化建设”,并在孵化基地和街道社工站平台上逐步开展社区社会组织“立体化培育”工作,有利于融合更多的孵化和支持资源,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