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江小白创始人:“网红”是对我们最大的误解
一个十年“网红”品牌的自白。
中国西南长江畔,诞生众多美酒城,譬如四川泸州、贵州茅台镇。少有人知,在距其不远的重庆白沙镇,曾经也是繁华酒乡,被誉为“酒国春城”。
白沙烧酒尤以晚清时期最为繁盛,镇上聚集数百家酿酒槽坊,年产烧酒超过千斤,远超同期茅台镇,但因历史原因,一时衰落。直到一个名为江小白的品牌带它出圈。
年轻人,喝过江小白吗?
十年前,陶石泉在重庆创立江小白。“愿十年后我还给你倒酒,愿十年后我们还是老友”,“酒后吐出的真言,清醒时已经在心里说过千遍”…… 小瓶酒、走心文案,让江小白一炮而红。这些文字,不少就出自陶石泉之手。
现在,十岁的江小白低调了很多。
“跌落神坛”“风光不再”是人们对江小白最多的评价,其间还有销量下滑、部门裁撤的传闻。
一个月前,陶石泉写了一封公开信《十年,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作为回应,否认了相关传言,并称“从没上过神坛”,“网红品牌”是很多人对江小白的误解。
他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形容过去十年创业之路,文案带来的“爆红”并不是一劳永逸,反而成为一种“隐痛”。陶石泉认为,文案的光环让公众忽略了其十年来为酿造全产业链、打磨迭代产品所付出的苦功夫。
事实上,如今的江小白年产白酒2亿多瓶,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江小白全年营收30亿元,若按当年上市酒企营收排名,排在13名左右,位列舍得、酒鬼酒之前。“企业发展是动态的,我们自己只是酒行业的小老弟。”
现在,两家酿造基地江记酒庄和驴溪酒厂,一片5000亩的高粱种植地,是江小白酿酒产业链的轮廓。
在陶石泉期望中,未来十年,江小白要从1到10,完成从单品到品牌集团的进化。
但这是一条不可知的路。
“爆品方法论”是每一个创业者都想掌握的钥匙,它真的存在吗?陶石泉坦言:没有“精确的模型”,只有“模糊的正确”。江小白内部“死去”的项目占到了九成,过去十年,遗憾太多,错过太多。陶石泉把自己的微信签名改成了“一个经常犯错误的人”。
眼下,新酒饮市场沸腾,资本入场,新品牌翻滚,江小白成了“鼻祖”。
面对竞争,陶石泉很淡定。现在酒饮市场规模有1万亿,他判断,未来十年能涨到2万亿,市场急剧长大,完全容得下更多细分品类和新品牌。
“不能总是担心别人抢我们的饭碗,而是关心怎样让消费者多给我们一碗饭。”
陶石泉爱骑摩托车,骨子里流淌着浪漫的血液。同事叫他“老陶”,给他的标签是:“理性的疯狂”“有耐心的急性子”。有一次活动安排在距离重庆市区近百公里的白沙镇,江小白的高粱地里。会罢,众人乘坐大巴返回,人们看到他骑着红摩托孤身从田间呼啸而过。陶石泉曾说,喜欢在没人的野路上骑出赛车的感觉,但更享受掌控的状态。
不久前,天下网商记者对陶石泉进行了一场深入采访,不长的对话中,他提了近30次“本质”,“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江小白要撇去误解,专注自身。
以下是专访内容,结合4月30日重庆新消费论坛上陶石泉本人发言,经编辑后发布。
江小白被“抛弃”了吗?
问:很多人说江小白的酒不好喝,你怎么看?
这是一个口味上“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一个问题。我们怎么理解产品、做什么样的产品。
发展到今天,江小白的研发和供应链能力,是可以做出满足各种场合、不同风格的产品。但一个新品牌,要聚焦核心用户群体,因此会有取舍。
重庆人可能不太习惯天天吃广东菜。白酒领域也出现了不同的口感导向,第一是喜欢传统香型,比如酱香型、清香型、老白干香型等;第二是人群本身和前者区别很大,有不同价位、消费层次,尤其是年龄的差别。年龄增长会带来味觉感知的下降,所以喝酒这件事,年龄越大的越喜欢重口味,年龄越轻的越喜欢轻口味。
这件事我深刻反思过,包括未来如何拥有感知力。未来五至十年,江小白坚持不追求高大上,而是内心高级的品牌。我不希望未来用价格对一个品牌打上高级或者不高级的标签。
问:十年前喝江小白的年轻人已经长大了,现在都说要抓住Z世代,江小白还能把握新年轻一代的需求吗?
绝对意义的以生理年龄来区分的所谓年轻化,是“名”,实际是“年轻感”或“年轻态”,是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用户中有六七十岁的,他们生活态度是个老顽童,当然是我们非常精准的用户。年轻人中同样有非常严肃、非常一本正经的,他们也不是我的用户,跟他是不是Z世代没关系。
江小白奉行的是“年轻态和轻松时刻”,这是我们的本质。
问:江小白的新品“果立方”做到了行业第一,这种成功是“造”出来的,还是偶然“跑”出来的?
都有。
从产品创新来讲,一定存在一个理论上能被用户接受的产品和品牌,这是认知层面和客观层面的。但是在主观层面和执行层面,如何把认知变成现实,这是极难的,要完成两个跳转,从“知而行”到“行而果”,每一个步骤都会打巨大的折扣。看到了这个市场,但是没有动手,这样什么都得不到;看到了这个市场,并且动手了,但没有搞出结果,也不行。
坦诚地讲,一个公司呈现在别人面前的多是成功,背后失败的部分被隐藏。事实上,我们错过了绝大部分机会,只抓住了少数机会,这是真相。我把微信签名都改成了“一个经常犯错误的人”。
但是换一个角度看,即使十个项目里有一个成功了,都是幸运的,成功率已经很不错了。希望我们在未来十年保持试错的心态,不要怕犯错误。
“网红”是误解,最近三年“零营销”
问:那份公开信反响挺大,初衷是什么?
因为别人误解了我们。我以往的观念是别人误解我,是别人不对。现在我的观念是别人误解我,是我不对,我得足够真诚。希望公司在第二个十年,第一变得足够真诚,然后变得更透明。
问:创立初期江小白因为文案出圈,你曾说这是“速食”文化,成为网红给江小白带来了困扰吗?
其实我不觉得我们早期是在做营销,更多是跟用户沟通。当时是基于广告、预算各方面成本的考虑,选择了通过社交网络跟用户沟通。
品牌和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最容易浮在水面上被人感知到。一个企业有“武”有“功”,拆开来看,打赢了谁、销售收入、增长率,都是“武”的层面。“功”的层面是整个公司的战略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供应链能力等,但是“功”不容易被外界感知。
一个公司营销做得好也挺好的,我希望这种能力继续保持下去。如果不“网红”,我们不会有今天,至少我们红过了,至少还活到今天。
营销是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手段。对用户真诚,然后交付好的服务或产品,这是本质。最近三年,我们在尝试“零营销”,想证明我们不需要做营销,也能把品牌做好。
我们唯一值得反思的是,应该更克制、更精准地服务用户。
关于新酒饮市场竞争:
“很多新消费品牌有泡沫”
问:你在十年前就开创了低度酒这个新品种,但这个市场最近几年才开始爆发,当年为什么会有这种前瞻性预判?
我不认为需要有多么强的前瞻性。年轻的时候,我有渴望和需求,但是很多厂家满足不了,这是创业最大的动机。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它可以穿透时间。
70后、80后和90后在年轻的时候,可能都有共同的选择。我是70后,那时候也不喜欢跟大人一起喝酒,非要你喝很多,非要喝很烈的酒,我们也抗拒,这是相通的。有些基础的东西随着时间会有一些区别,但本质的东西反而不怎么变化。
问:能不能说江小白教育了这个市场?现在低度酒市场不断有新品牌冒出来,你如何看待?
我认为我们没有能力去教育用户,或者说没有资格去教育用户。高粱酒有500年的历史,青梅酒也有千年的历史,从内部视角看江小白这一盘生意,运营、商业模式是创新的,但是底层的产品、品类都是传统的。
现在大家都在讲“新消费”,我觉得应该理性地看。新消费“新”在何处,本质是什么,难道就是一个新包装,一个新品牌,然后做了直播带货?那我觉得创新的门槛也太低了。一瓶酒可以穿100件不同的衣服,然后它就叫创新?
现在很多新消费品牌的创新,还是有一些泡沫的。如果没有切入到最基本的产品研发和生产,那新品牌的意义何在?这是伪创新。
问:江小白是一个十年的品牌,会担心来自新品牌的竞争吗?
我们从来不是一个竞争驱动的公司。从创立第一天开始,到未来,只要我还是CEO,都不会把它变成竞争性公司。
大家都习惯去理解对标和竞争,但我认为企业的本质是谁给了我饭碗,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他们服务好了,做好这件事情就够了。
问:面对低度酒的爆发,江小白会不会考虑转变角色,从“淘金者”变为“卖铲子的人”?
这是特别好的一个问题。第二个十年我们希望是开放的生态,在战略上和业务动作上开放。我们已经在跟很多创新品牌积极互动,一些用户社区,特别是产业链前端的研发生产等,未来一定可以开放给同行。
我认为未来企业都会完成“社会化”的转型,这个叫重新定义企业、重新定义品牌。
“上市根本不重要”
:
毫无疑问江小白初期有我很强的人格画像,但我更希望是一个团队去治理它,而不是成为一个充满个人色彩的公司。
早期创业由于人比较少,江小白的产品经理、品牌经理、渠道经理都是我一个人,到后来我不愿意再去扮演这些角色,因为这说明公司没有进步。
问:江小白考虑上市吗?
如果上市是我未来追求长远价值、长期战略的一种手段,我会上市。但它不是我的目标和结果。上市根本不重要,追求长期价值的、真正的好投资人一定会赞成我的观点。
问:怎么看未来十年的市场新机会?
关于未来十年酒饮市场的变局,我觉得有三个机会。
一、酒类的多样性。Z世代人群登上消费舞台后,消费品牌的格局一定会变。市场多样化和碎片化有利于创新企业,不利于规模型企业。这里还有两个机会点,一个是中国品牌的出海全球化;另外,全球烈酒品牌会来共享中国市场。
二、以用户为中心的品牌。
三、D2C(Direct-to-Consumer)品牌。
对江小白来说,重要的经营只有两个部分:第一是做一杯好喝的酒,第二是这杯酒怎么和各种中餐更适配。我们有很多喝酒的误区,这样错误的消费习惯不会一直延续,希望五年或十年以后,市场的消费会趋于理性,不会为了面子、流行来和别人喝酒,这里面有大量的机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